-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庆内军械所中国近代企业萌芽
安庆内军械所中国近代企业萌芽
企业滥觞
咸丰至同治初年,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1861年9月5日),由湘军将领曾国荃率领的吉字营打下了安徽省城安庆,太平军经过顽强抵抗后,全军覆没。战斗异常激烈,从咸丰十年四月到咸丰十一年八月,持续一年多的时间。湘军和湘军首领曾国藩的地位更为巩固,成为维护清朝统治的擎天一柱。
作为军事要冲,安庆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太平军在此据守了相当长的时间,保障了天京(南京)上游门户的安全。1861年9月,湘军用火药轰开安庆城墙,冲杀进城,太平天国军民惨遭屠戮。安庆之役使太平军受到重创,元气大伤。
湘军攻占安庆后的第六天,湘军统帅曾国藩就立即把他的大本营设在了安庆,对天京虎视眈眈。曾氏在此指挥江南战事,一共呆了4年,一直到同治三年九月。
据载,曾国藩进驻安庆后,“设立???后局,安抚遗黎,清查保甲――分设谷米局及制造火药、子弹各局,委员司之。又设内军械所,广储军实。”安庆之役后,湘军水陆并行,开赴天京(南京)。设立这些军火机构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储存和修缮军器,向前方的湘军提供弹药补给。
同时,曾氏自离开京师,办理团练,组建湘军以来,和西方的坚船利炮多有接触,深知这些西方器物的巨大作用。作为湘军集团的领袖,秉承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传统,曾国藩对西方的事物多采取实用的态度,不深闭固拒。在江南战事基本上成为定局的情况下,萌生了自己尝试制造轮船的想法。
曾氏此时萌生试制轮船的想法还有一个原因。咸丰十一年到同治三年,英国图谋建立一支由中国出资,由英国人控制的阿思本舰队,而洋务派坚持购船当“据为己物”。阿思本舰队解散,曾氏因所购七条船撤退,下决心自己找到造船的方法,于是在安庆试验。
军械所,本来是清朝军队保存、修缮军械的地方。曾国藩以此为基础,网罗当时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对军械所进行改造。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861年12月26日),曾国藩片奏保荐华蘅芳、徐寿等六人,前来安庆军营效力。咸丰十二月十四日(1862年1月13日),朝廷下旨江苏等地“将该各员速行访求咨送曾国藩军营――由该大臣分别酌量奏请录用。”接到谕旨后,华蘅芳、徐寿等人火速赶往安庆,开始策划和具体实施造船计划。
同治元年三月(1862年4月),曾国藩委派徐寿等着手先试制轮船的动力设备蒸汽机,标志着军械所的转型。
中国试造
从1862年安庆内军械所成立,到1864年并入江南制造局,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安庆内军械所不仅为湘军提供了大量的弹药,同时也开始试制轮船。
造船必须要有动力牵引,蒸汽机的制造首先被提上了日程。徐寿、华蘅芳为解决制造轮船的动力问题,在缺乏资料,又无实际经验的情况下,潜心研究。由于军械所设备简陋,全靠手工操作,困难重重,但他们还是于1862年8月制成了中国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在解决了动力问题之后,华蘅芳负责数据的计算与核算,徐寿负责制造机器。从1862年4月至8月,终于制成一艘长约二丈八九尺的小火轮,命名为“黄鹄号”。1862年12月19日,在安庆江面试航。其时,曾氏高坐船头,望着这艘航行在长江上的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轮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其欣喜不亚于军队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在当天的日记中,曾国藩写道:“约计一个时辰,可行二十五六里,试造此船,将以次放大,续造多矣。”
6年后,曾氏的愿望得以实现。同治六年七月(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轮船建成,曾氏命名为“恬吉号”,意为四海波恬,厂务安吉。该船从速度和载重方面都有所突破,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由机器驱动的第一艘轮船。为此,曾氏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除了反映江南制造总局的情况外,在奏折中他还回顾了在安庆试造轮船的历程:“窃中国试造轮船之议,臣于咸丰十一年七月,覆奏购买船炮折内,即有此说。同治元二年间,驻扎安庆,设局制造洋器。全用汉人,未雇洋匠。虽造成一小轮船,而行驶迟钝,不甚得法。”
中国近代早期仿造轮船活动,始于19世纪40、50年代左右的广州十三行,而且还受到清廷的注意。但没有记载他们是否用蒸汽机做动力,多大程度上有自己设计的成分。曾氏在安庆试造轮船,相当程度上带有试试看的心理。从“黄鹄号”试航的喜悦后冷静下来,曾国藩也知道该船“行驶迟钝,不甚得法”,因此,在和近代中国首位留美学生容闳进行深入交谈后,派遣他赴美购买制器之器。几年后,容闳购买的机器并入江南制造总局。
嗣后,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民用工业的出现,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初步尝试。
尽管安庆军械所试制的轮船并不实用,军械所存在的时间也不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