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途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途径

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途径   摘要: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数量相当的(约60万)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特殊人群经济上拮据、教育上空缺、精神上空虚、前途上渺茫。本文从理论工作者的视觉、社会稳定的高度、关注民生的良心、体现民本的理念,提出了对其在经济上要有稳定政策保证;在教育上要有明确目标定位;在心理上要有坚强精神支撑;在发展上要有周密规划安排的帮扶途径体系。   Abstract:The prisonersminor children , a disadvantaged groups witha considerable number (About 60 million)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Vacancies in education, spiritual emptiness, the bleak future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workers andthe height of social stability, on the basis of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reflectingtheconcept of civilian ,this paper suggest that we should supplywhich consist stable policy guarantee ineconomy andclear objectives In education andstrong spiritual support inpsychology andsolutions system withelabo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for them.   关键词:服刑人员 未成年子女 帮扶途径   Key words:prisons minor childrensolutions system with elaboration   作者简介:孙梦云,河北唐山人,男,1948―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袁燕,山东肥城人,女,1984―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周小清,湖南耒阳人,男,1965―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讲师,党支部书记 在职博士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近年来,社会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一是公平心理要求政府的有关部门关注此问题。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虽然不幸,但他们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应享受和其他儿童同样的权利和幸福,但现实却造成了他们某种程度的凄凉和悲惨。二是我党明确要求关注这一社会现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关心和教育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心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      一、在经济上要有稳定政策保证      据司法部调研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在我国监狱服刑的156万名在押犯中,有未成年子女的占30%左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以下简称特殊人群)达60多万人。据对服刑人员的调研,45.9%的监服刑人员表示,其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状况没有保障(居住地在农村的服刑人员中此比例为52.8%)。据调查,在特殊人群中,2.5%在社会上流浪、乞讨,约有1.2%违法犯罪。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孩子辍学现象严重,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被调查的服刑人员中,其未成年子女在父(母)入狱后辍学的为82.43%。调查显示,曾受到过社会救助的特殊人群仅占总数的5.2%,而全国目前大约有近 6万个服刑人员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存在着事实上的丧失或者缺损,他们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1]   服刑人员的被判刑,就意味着在一个家庭中失去了一个主要劳动力,减少了劳动收入的质和量,必然给家庭带来经济拮据。尤其是他们正需要抚养关爱而没有自立能力的子女,受害颇深。如某县农场的正在上中学的杨某,其父因为服刑,家庭负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他(14岁)和弟弟(10岁)原本在上学,面对突发的变故,又逢连年旱灾,庄稼欠收,家中没有一点经济来源。因交不起学杂费用,杨家兄弟被迫辍学。又如刘某(13岁),其父因拐卖妇女犯罪被判刑入狱,其母改嫁,基本生活无法保证,开始他用其父留下的修鞋机修鞋度日,但仍食不果腹,后来便结伙实施盗窃,数额达4万余元,因不满刑事责任年龄被送往少管所。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的一条是缺乏稳定的法规和政策的保障。现在解决上述特殊人群的困境,通常采用慈善救助、义士捐款、亲朋家寄养、放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