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办给小众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就是办给小众看

我们就是办给小众看   大众媒体的喧嚣当中,一些“小杂志”沉静下来,在自己的路上、做自己的事。   Mook(Magazine+Book)这个词已经流行好一段时间了,而我们身边的各种“小杂志”电开始崭露头角。   它们中的很多始终和丰流风格保持着距离,走着自己的路子。有的“小杂志”鲜明地亮出小众的旗帜,有的却不愿意被标注为小众。在这个多元化社会里,应该有这样各种风貌的读物:雅的俗的、软的硬的、俏皮的严肃的。所谓的大众文化,原本就是以许许多多的小众文化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看“小杂志”的读者,做“小杂志”的作者,他们在那些态度、观点、文风、旨趣、视觉当中相互共鸣、沉湎其中。         《读库》“小众”是眼下这个时代的虚荣      《读库》主编张立宪并不希望被贴上“小众”的标签:“所谓小众,是以人头来计算吗?我们的政治局常委加起来才是个位数,你敢说他们是小众吗?”   但《读库》确实是独特的,它与流行阅读保持刻意的距离,喜欢找些Google之外的作者,避开名流,收藏不引人注目的史料,坚持主流之外的吉说,拒绝已经被消费过很多遍的信息。“今天阳光很好,我和你坐在这儿喝了一杯什么样的咖啡,我们俩探讨什么样的事,随便写一篇千字文。如果作者很有名气,发到个杂志上或报纸上,可能拿到几百块钱稿费,但是这样的稿子不会出现在《读库》里。”尽管《读库》的稿费并不高。“《读库》的作者不用靠这个挣钱。”   即使在文章体量上,《读库》也与当下报刊书籍培养出来的阅读习惯,保持有节制的抗拒。正如别人纷纷穿起T恤,或打起领带,而《读库》乐于长衫加身。“《读库》找到了杂志与书之间的空隙。它会拿30P做一篇稿子,这样的篇幅,杂志很难承受,却又够不到成书的分量。书籍太厚重,报刊太浮躁,在深阅读与浅阅读之间,我在寻找一种中等阅读状态。”   与一般图书策划、编辑、出版过程中的闭门造车不同,《读库》的生产过程是在博客上全程直播的,一些进展,一些心得,一些难题,一些收获,全都与读者共享。在即时与互动中,构建出一个独特的平台,一个圈子。   “老六是一个憨厚、???实的中国农民,能进城办一本《读库》也不容易,而且,我感觉《读库》也办得越来越好,值得向大家推荐。但是总得想一个法子吸引大家的注意,这年头酒好也怕巷子深,更何况像老六这种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的人,对于这样认真的人,我除了说他贱,只能敬佩了。”这篇题为《软广告》的博文,是著名博客“带三个表”第N次为《读库》吆喝了,在豆瓣“读库小组”的个调查中,“看三表,买读库”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新周刊》:《读库》的文字在网络之外,却善用网络营销。      张立宪:网络不是《读库》营销的主场,现在通过网上订阅的读者只有1000多人,不及读库销量的1/20。淘宝上开专卖店,也只是为了满足懒人的小同需要。《读库》主要还是在走图书销售渠道。   《新周刊》:如何评价当下阅读现状?   张立宪:大伙都是被时代操纵的人,个人发自内心的主动阅读,其实很少。被流行话题操纵,被销售榜操纵,不管你是顺从流行风潮,还是抵抗它,其实都是被操纵的。现在这个社会貌似多元化,貌似个性化,其实更可悲,大家的阅读都被高度统一化了。   《新周刊》:你心目中的《读库》受众是怎样的?   张立宪:他还是个读书人,相对来说更寂寞一些,《读库》会让这种寂寞得到舒缓。《读库》是一本闲书,读者不会获得职场和名利场上的任何经验。我希望一个人读一两年《读库》下来,他内心焕发出来的那种质感,能够与不看《读库》的人有所区别。   《新周刊》:如何定位自己?   张立宪:我就像《暗恋?桃花源》剧场里的管理员一样,不同的人在这里看戏、唱戏,我只不过负责拉灯、开幕、打扫房间。   《新周刊》:《读库》赢利吗?   张立宪:当然赢利。《读库》虽然是Mook,但是它的资本结构和经营方式都是传统图书业的操作模式,只要它不库存,慢慢在卖,就能赚钱。我个人来说很容易满足,做书没有赔的,书的销售周期非常长,只要能全部卖掉,就不会亏钱。   《新周刊》:如何看待同类产品?   张立宪:图书行业整体萧条,大家都是穷哥们,谁都不比谁强。      《HI艺术》有性格的杂志撞上有性格的人      “我们就是办给小众看的。”与张立宪相反,房方毫不讳言《HI艺术》的小众趣味。有超过2000名的当代艺术家,能按时收到免费寄来的《HI艺术》。在798的很多角落,都能随时看到《HI艺术》的身影。   2000年,房方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组,成为一名艺术媒体的编辑。5年后,节目支撑不下去,加之体制内限制良多,房方离开这个行当,在北京798艺术区的西大门口处,开了一家画廊,也许是对“美术星空”杯有旧情,这家主展70后艺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