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新发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探讨 令人惊异的蔓延…… 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的20年中快速上升 老年糖尿病人群比例逐渐增大 中国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仍强于西方人群 中国新诊断的T2DM:肥胖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更差 非肥胖的患者B细胞功能更差 糖尿病诊断标准:仍采用WHO1999年标准 中国心脏调查:仅查空腹血糖漏诊率高提示: 中国人更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 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 如何提高糖尿病诊断率? T2DM的治疗模式 中国糖尿病患者较美国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少 T2DM进程是B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中国T2DM患者的胰岛功能可能更差(提示中国人胰岛素分泌不足是主要表现) 针对不同人种T2DM发病机制的治疗策略 不同种族,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模式 胰岛素促泌剂在中国T2DM中的地位 针对中国人的特点,采用中国的治疗模式 诺和龙? 与磺脲类药物的比较 临床试验(一)诺和龙改善早相分泌缺陷 临床试验(二) 诺和龙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 ——降糖效果更好,胰岛素分泌更少 诺和龙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 ——胰岛素原和C肽浓度更低 临床试验(三) 诺和龙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早相胰岛素分泌达峰更快,餐后血糖控制显著优于格列美脲 临床试验(五) 诺和龙刺激胰岛素分泌跟血糖相关 诺和龙?在老年人中应用控制血糖方面明显优于格列本脲 诺和龙?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格列本脲 在老年患者中应用诺和龙?PPG波动显著低于格列苯脲 诺和龙?严格控制餐后血糖从而阻止老年DM患者认知能力的下降 老年T2DM患者降糖药物安全性比较 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对策 诺和龙随餐服用,避免漏餐引起的低血糖 不同药物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 强化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进展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损害后如何安全降糖?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诺和龙肾脏安全性 在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瑞格列奈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诺和龙?高肾脏安全性 92% 经粪胆途径排出,不加重肾脏负担,无因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药物蓄积 餐后血糖对全因死亡的预测性优于空腹血糖 心血管死亡危险随餐后血糖水平增加而增加 IDF指南推荐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 传统的治疗药物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 格列奈类 胰岛素类似物 新型药物 GLP-1及其类似物 DPP-4抑制剂 餐后血糖是整体血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餐后血糖达标有助于提高总体血糖达标率 诺和龙?显著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 瑞格列奈可迅速纠正高糖状态且降糖具有剂量依赖性 胰岛功能较差者及时OHA联合或选择胰岛素 最佳的联合用药方式 肥胖T2DM患者应用“诺和龙+二甲双胍”疗效 总结 中国T2DM是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及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因此使用显著改善餐后血糖的胰岛素促泌剂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大量研究证明诺和龙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中发表于《循环》杂志的关于诺和龙与格列苯脲治疗对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研究显示,诺和龙可以减退颈动脉那没中层厚度。 Background—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two insulin secretagogues, repaglinide and glyburide, known to have different efficacy on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 and markers of systemic vascular inflamma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and Results—We performed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trial on 175 drug-nai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93 men and 82 women), 35 to 70 years of age, selected from a population of 401 pati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an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assessing the relation of postprandi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