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作品中“比翼鸟”意象的审美.doc
古代文学作品中“比翼鸟”意象的审美
中国文人对于自然万物有一种生命的亲和,以花鸟喻人,是中国诗词及神话故事中常见的艺术技巧之一。其中的“比翼鸟”意象,就是中国传统文学中象征爱情的典型意象之一。究其源头和原型,可追溯至几千年来人们对禽鸟的珍视,即从对自然界鸟类的外形与生活习性的观察中提炼出意象原型,并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进行艺术加工,经过长时期演化后,成为含蓄表达、寄托、象征具有相关意义的审美意象。
一、“比翼鸟”意象的审美生成
(一)比翼鸟的初始形态记载
“比翼鸟”是传说中比翼飞行的一种鸟。在“古今语怪之祖”《山海经》中,可以找到较早的相关记录:它是一种外形似野鸭、颜色青红、名为鹣鹣或蛮蛮的鸟,因为只有一翅一目,必须雌雄两鸟配对才能飞翔:“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1]袁珂注曰:“孔晁注云:比翼鸟,不比不飞,其名曰鹣鹣。鹣鹣盖即蛮蛮之音转也。”[2]“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
《尔雅·释地》也说:“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3]郭璞注:“似凫,青赤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飞。”《经部·尔雅·释鸟》曰“鹣鹣,比翼。”《正字通》记载有:“山海经,崇吾山有鸟如凫,一翼一目,曰蛮蛮。拾遗记,周成王时,然丘国献此鸟,如鹊而多力。水经注,林邑有比翼鸟,名归飞,其鸣自呼。按诸说,则西海南山皆有之,鹣鹣与蛮蛮实一也。”
从训诂学角度分析,“比”为动词,会意字,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可见其像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云:“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为“并列”、“并排”.“翼”为名词,形声字。从羽,异声。
《说文》云:“小篆从飞,异声”.本义为“翅膀”.因此,“比翼”即翅膀挨着翅膀(飞翔),《楚辞·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比翼亦可引申为齐头并进,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其处也则讲道进德,其出也则齐心比翼。”又比喻夫妇相伴不离。《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惟帝与后,契阔在昔。比翼白屋,双飞紫阁。”[4]比翼鸟因而得名。
其后的许多古籍都有针对比翼鸟的相似描述。郭璞在《比翼鸟[赞]》中还补充道:“鸟有鹣鹣,似凫青赤,虽云一质,气同体隔,延颈离鸣,翻能合翮。”《韩诗外传》卷五载:“南方有鸟,名曰初,比翼而飞,不相得不能举”.《说如》卷三十二引《琅环记》讲得更为详细:“南方有比翼鸟,飞止饮啄,不相分离。雄曰野君,雌曰观讳,襦名曰长离,言长相离者也。此鸟能通宿命,死而复生,必在一处。”
(二)“比翼鸟”意象原型的演变和泛化
古人对于比翼鸟的形态描述中,综合后则可以筛选出如下一些特征:一翅一目,相得而举,不比翼不能飞;飞必成双,性喜双栖,雌雄不相分离;外表青红相杂,形体与“凫”(野鸭)相像;常居南方;同生共死,等等。中国古代是否确实曾存在过具有以上特征的一种鸟类呢?答案早已无从考证,我们可以推测的是两种情况:一是上古时的确存在但随着生物的进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灭绝了;二是根本不存在这种奇怪的鸟,而是人们根据当时鸟类的生存习性和观察到的外貌加以夸张想象,从而顺从人们的意愿和愿望,便出现了这种以“忠贞”闻名的鸟儿。但当这种奇异的鸟在绝灭之后,或者说是根据当时古人思维而创造的鸟儿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演化之后,比翼鸟与其原型的形象开始逐渐分离。结果就像龙凤一样,“比翼鸟”意象无论在造型艺术中或者在传说中,都日益远离其真相。然而尽管实体消失,语言的符号却依然保留着。“比翼鸟”这个语言记号,给人们的想象力留下了几乎可以作无限发挥的余地。
比翼鸟的传说早在秦汉已众说纷纭,成为一种极为怪异的神秘、神圣之鸟,而在魏晋以后,就更是新说迭起,愈传愈奇了。唐宋以后,已是谁也不曾见过比翼鸟,但人们口耳相传,辗转附会,增枝添叶。《太平广记》中有记载:“成王六年,……比翼鸟多力,状似鹄,衔南海之丹泥,巢昆岑之玄木。”[5]这时的比翼鸟比此前史上记载的外貌形象增多了一些神奇的力量和寓意。“任何的意象,无论东方或是西方,本质上都是人工产品、文化的遗物,它们只不过是指代的工具,所有的意象都不是事物。”[6]
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实际上,我们习惯于把意象当作事物本身。所有意象都是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要素的聚集物,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意象都不是现实世界的照片式的复制,但重点仍然是尽可能准确地描摹世界的表象和人们所眼见的事实。
(三)“比翼鸟”意象的文学文本呈现
三国至唐宋的诗词名句中,不时能寻见作者借“比翼鸟”意象抒发其匹配成双的愿望。及至元明戏曲杂剧,也贯穿着不少“比翼鸟”意象以形容成双完满的姻缘。如:“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二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名著阅读题及答案-李密传阅读题答案.doc
- 高校财务管理中报账服务与财务监督模式探析0.doc
- 2016新编SQL Server 数据库开发与实现_第二次作业.doc
- 对近五届奥运会和全运会田径速度类项群成绩变化特征的对比研究-体育教学专业论文.docx
- 26条唯美的爱情心情说说短语 29条说到心坎里的话语.doc
- 文学属性之三审美属性.doc
- 2014孤独个性签名.doc
- 深圳人即将多一个好去处!深圳北17万㎡中心公园,美哭了!.doc
- 包饺子流程图[9篇].doc
- 女娲补天的故事300字作文.doc
- 拓展训练破冰游戏-拓展训练破冰游戏.do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步自读与深入探求.doc
- 古风歌曲对古典文学母题的借鉴与发展.doc
- 杨冰心-大论文(答辩提交版)小型甘蔗收获机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oc
-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0讲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
- 法医教研室工作计划.doc
- 2018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二十六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
- 云南傣族服饰图片 论云南傣族服饰在动漫角色设计中的应用.doc
- 企业创新成功实例:伟大的事业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第一章管理概念阐释资料1【最新】.doc
- 08职称英语等级考试理工类c级模拟试卷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