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可编辑).doc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可编辑).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可编辑)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涉及清水镇1个行政村,11个村民小组,1个村办林场,406户,1540人,劳动力708人。 2.2.2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2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0元,其中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4元。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预计可达到250万元,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860元。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4463元,比改造前的2005年增加了343元。 2.2.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镇农林牧服务机构健全,设施配套,服务到位。镇上组建有“清水镇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学校”,中寨村成立了“中寨村农民文化学校”,有专兼职教师,师资配套,培训及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至目前,已培训青年农民1400人次,培训项目涉及农业生产各个方面。中寨村还组建有“制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协会”等专门的为农服务组织。 2.3 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状况 项目区内现共有渠道65.5公里,其中:斗渠15.3公里,已砌9.2公里,需维修5.8公里,未衬砌土渠6.1公里;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未砌土渠39.3公里。 2.3.2田间工程状况 项目区田间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占21%,土渠39.3公里,占79%,田间机耕路14公里,均为砂石路或土路,农田林网配套率占20%。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现有农用车380辆,其中:农用四轮拖拉机350辆,农用三轮车30辆,基本能满足项目工程建设需求。在农机服务上,镇上服务机构人员健全,服务及时到位。 2.3.4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已建道路14公里,乡村、村组、组组道路基本贯通,但直线性、平整度不够。所有道路中,铺油道路只有1.5公里,其余部分为土路或砂石路,道路整体状况一般化,项目区内户户通电,农网改造全面完成。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赖夹山子水库调节,由于水利设施不配套,渗漏严重,土薄石厚,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由于存在大面积中低产田,粮食混合单产不足500公斤,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另外,渠道建设投入低,建设速度慢,渠路林配套状况不好。针对项目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以上主要障碍及制约因素,通过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使项目区土地、水资源潜力得以较好发挥,区位、自然优势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投入产出大幅度增长,以粮食制种、经作制种为主的产业化结构更趋优化,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进一步形成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全面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有富有的土地资源。项目区土地的平整度较高,土地肥力较为充足,连片性强,具备较好的地力基础,是全镇主要的粮食制种和洋葱产区之一,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2、有适宜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项目区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且项目区内全部使用祁连山冰雪溶水,来水量较大,在水利建设上主要为防渗节水的渠道建设,节水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 3、有较好的水利基础。区内引水渠道规划设计位置选择较为准确,占地少,工程量少,收益土地多,收效快,各种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能按要求配套渠路林,综合效益高。 4、镇村两级高度重视,并当作一件大事狠抓苦干,区内群众积极性高,并对农业综合开发寄予厚望。 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势在必行,尤其在中寨村实施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和良好的辐射带动性,必将会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 项目区水资源状况 项目区属马营河灌区,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7、8、9三个月年径流量占全年的67%,而苗水期的4、5、6三个月仅占24.5%。由于灌区灌溉任务重,加之项目区渠系配套程度不高,渠道渗漏严重,干旱仍然严重。 4.2 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所在村由夹山子水库干渠经三支渠、四支渠输送库水灌溉,各村民小组耕地灌溉水源相同,为一个供需平衡区。 4.3 项目区水源供需平衡 由于项目区自然条件差,水利工程建设速度缓慢,部分渠道建成年代久远,已破败不堪,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51,水资源利用率低。中寨村的可利用水资源为(P 50%)421.8万立方米,(P 75%)405.6万立方米。现有耕地5000亩,粮经种植比例为7:3。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51,田间水利用率为0.89,水的利用率仅为0.45,净灌溉定额为400立方/亩,毛灌溉定额为888立方,现需水量为444万立方,缺水量为 P 50% 22.2万立方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