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狼图腾_看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kdh.pdfVIP

从_狼图腾_看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kdh.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_狼图腾_看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kdh

从《狼图腾》看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 吴秀明 陈力君 《狼图腾》作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第二阶段的重要作品,其复杂文本和混杂观念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伦理”与“生态伦理”之间的矛盾。尽管目前生态文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但它却为文学超 越固有的思维视野、写作模式、伦理空间和形象谱系,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为生态文学的预演 阶段,环境问题、生态危机开始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新领域,生态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其 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传统农业文明破坏以及随之而来的自然生存空间的污染、江河湖海、 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的恶化的描写上,以此来警示地球的生态危机,呼唤人类的生态安全。代 表作有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倾听大地》、《地球传》、《长江传》,陈桂棣的《淮河的警告》,哲 夫的《长江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等等。这些作品大多以激烈的情绪抨 击人类无度的欲求和各种恶劣行径,揭露环境恶化后严重后果和深重灾难,以沉重的口吻表 达生态的忧患意识。这一阶段的生态文学痛心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破坏,逐步开始 人性的反思。从表现的对象上看,它主要描述非生命的自然资源被人类肆意攫取破坏,与人类 相关的环境空间的改变,人类在作品中往往被描述成恶势力的代名词而遭受谴责;在表达方 式上,主要是针对人类活动的强烈情绪化的质问,揭露各种生态危机的情感宣泄;在文学体裁 上,是以自然环境恶化事实陈述为主的纪实性散文和报告文学等文学类型。 随着生态文学创作的进展,生命平等意识和生物种群共存等生态主义思想日益蔓延开 来,探寻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学热潮得以深入,动物形象大量出现。特别是一直作为丑恶、 残忍、狡诈的反面形象的凶猛动物的重塑,更是成为此阶段生态文学的一道新景观。王凤麟的 《野狼出没的山谷》、沈石溪的《残狼灰满》、雪漠的《猎原》、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 腾》、杨志军的《藏獒》等一批作品集束性地推出,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冲击,昭示了 25 文艺研究2009 年第4 期 文学创作在生态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从表现的对象上看,它开始从自然环境 的描写推进到动物形象的塑造,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非人类的主体形象如狼、羊、狗等;在表 达方式上,由简单地全盘质疑否定人类开始进入理性的阐释,客观分析生态环境具体原因,并 试图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具体途径;在文学体裁上,大量出现深入探讨生态问题的中长篇小 说。这表明生态文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狼图腾》就是此阶段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不仅完全改写了人们对狼的认知,赋予了狼性 以坚忍不屈、英勇无畏、团结协作的独特禀性,而且在其影响和带动下,文坛刮起了一股强劲 的“狼风”。如今,这股“狼风”的高潮已过,作为一部作品,《狼图腾》也不像刚出来那样炙手可 热,但它因涉及文学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以及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故仍引起学界的 ① 关注,争议和质疑的声音似乎一直没有中断 。 与当下大多数被冷落的文学作品相比,《狼图腾》也许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这部长 篇小说自2004年出版以来,围绕着如何评价,雷达、孟繁华、陈晓明、李建军、丁帆、李小江、 周涛、顾彬等,都曾发表过毁誉不一甚至截然对立的意见。肯定者认为,它是“一部因狼而起 的关于游牧民族生存哲学重新认识的奇书”(周涛);另有学者则通过提炼书中隐含的自然生 态、社会生态、人类生态和生命生态四大系统,以文学形象的方式推崇整个生命系统中的野性 特征和进取精神,“一方面,它有意突出表现所有野生动物身上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它也 ② 试图表现这一生命力是如何丧失或如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