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分子化工进展1
α烯烃的催化二聚作用,合成高级α烯烃 乙烯经烷基铝催化合成高级伯醇 由烯烃合成萜醇 由烷基铝经电化学或其他方法合成其他金属的烷基化合物 利用氢化烷基铝和三烷基铝做有机物官能团的还原剂 以三烷基铝与四氯化钛为催化剂(称为ziegler-natta催化剂 )使乙烯在常温常压下聚合成线型聚乙烯 ,这项研究为高分子化学和配位催化作用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 以丁烯脱氢制成丁二烯 ,发展了合成橡胶单体 的制备方法 以三氯化钛和烷基铝为催化剂 ,丙烯在低压下高收率地聚合,生成 分子结构高度规整的立体定向聚合物—— 聚丙烯 进一步成功地将其催化剂分别用于丁烯和4-甲基-1-戊烯的立体定向聚合,首先制成了分子结构高度规整的聚丁烯和聚甲基戊烯 以钒卤化物和烷基铝为催化剂,使乙烯和丙烯共聚合制成无规结构的乙丙橡胶 2、工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合成树脂的总产量不到200t,合成橡胶 与合成纤维均为空白。 自主开发: 50年代 – 大型聚氯乙烯树脂工厂 70年代 – 大型顺丁橡胶工厂 80年代 – 适应于高速纺丝的聚丙烯 90年代 – 大型热塑性弹性体SBS工厂 引进技术(至90年): 橡胶品种 4 个:氯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丁苯胶乳 生产能力18万t/a 纤维品种 5 个:尼龙-6、尼龙-66、聚酯、聚丙烯腈、维尼纶 生产能力158万t/a 塑料品种10个:PS、HIPS、LDPE、HDPE、LLDPE等 生产能力201万t/a 中国顺丁橡胶的开发 实例 实验室工作阶段:60年代,长春应化所、北京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院 对丁烯氧化脱氢、聚合催化体系及工艺流程进行大规模研究。 第一次会战攻关阶段:1964年,在锦州石油六厂建500吨级的丁烯氧化脱氢 制丁二烯及30吨的聚合中试装置。全国多家单位及高校参加会战。 二次现场攻关阶段:1969年,在北京石化总厂建万吨级装置,为解决生产中 出现的工艺障碍、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多家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进行联合攻 关,到1975年5月,完成任务。 随后在全国陆续建立五套装置,年产量超过十万吨,基本满足国家需要,并 有出口。 高分子化工进展 作业: 1、写出下列单体的名称和可能进行的聚合反应类型: CH2=CHCH3 CH2=CHOCOCH2-CH3 CH2=CH2 CH2=C(CH3)-CH=CH2 CH2=C(CH3)-COOCH3 CH2=CH-C6H5 CH2=CH-O-(i-C4H9) NH(CH2)5CO 2、下列科学家对高分子科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 H.Staudinger, K.ZieglerG.Natta, W.H.Carthorse,P.J.Floury唐敖庆 徐僖 冯新德,钱仁元 3、对高分子科学的现状和发展你有哪些了解? 4、对本课程有何建议? 50年代 – 大型聚氯乙烯树脂工厂 70年代 – 大型顺丁橡胶工厂 80年代 – 适应于高速纺丝的聚丙烯 90年代 – 大型热塑性弹性体SBS工厂 50年代 – 大型聚氯乙烯树脂工厂 70年代 – 大型顺丁橡胶工厂 80年代 – 适应于高速纺丝的聚丙烯 90年代 – 大型热塑性弹性体SBS工厂 K.Ziegler (1898~1973) G.Natta (1903~1979) 德国人,22岁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多所大学任教,1946年起任前联邦德国化学会会长。主要从事有机金属化合物合成研究,1953年发现了可使乙烯在室温低压下迅速聚合成为高分子量聚乙烯的Ziegler催化剂。 意大利人,21岁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同时兼任Montecatini公司顾问。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和高分子结构研究。1954年,在用改进的Ziegler催化剂进行聚丙烯合成时发现对聚合物立体结构有重大影响。 1963年因“在高分子合成和工艺领域中的重大发现”共同获奖 主要贡献 K .Ziegler 主要贡献 G .Natta 最后达成的协议: ?纳塔与蒙特卡蒂尼公司具有聚丙烯的优先权 ?聚丙烯的专利费与煤炭所对半分 ?聚乙烯的优先权仍是齐格勒的 聚丙烯发明的优先权之争 提出有规立构高分子的概念(革命性的成果) 形成假说:物理性质与高分子链的立体规整性相关 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美国人,1934年获博士学位后,作为物理化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陈永鑫《茉莉花二重奏》吉他谱.pdf VIP
- 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救助照料支持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标).doc
- PowerFlex 700变频器用户手册(中文).pdf
- 年产15万平米水泥预制板生产建设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VIP
- BOSS效果器GT8音色.doc VIP
- BOSS GT-8中文说明书.pdf
- 医学科研方向研究进展汇报.pptx
- 地球表部圈层相互作用.ppt
- 通用汽车网络安全随机数生成规范CYS9000 -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Security.pdf VIP
- 地球科学概论 第10讲 _生物圈——[武汉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