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旧上海女记者花边新闻
旧上海女记者的花边新闻
女记者活跃在上海滩
抗战胜利后,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更加热闹了,一向多事的新闻界崛起了一批女记者,记者而为“女”,在当时的社会便似乎大有可谈了。女记者的长相、穿着、能力、情感、生活等无一不是小报和社会新闻类期刊的报道对象,在捧艺人之余再捧捧女记者,好不热闹。
女性从事新闻业,清末就有了,抗战时期更是涌现了一些优秀的女记者。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在抗战前女记者还是凤毛麟角,但抗战胜利后,上海各报纷纷延揽女记者,一时成了一种风尚。据笔者粗略统计,1945-1949年间,在上海报刊中曾以女记者名义被报道过的女性有60人之多。但当时对女记者的定义很宽泛,把凡是在新闻单位里工作的女性都称做女记者,真正外出采访、写稿子、编新闻,当成一种职业的女记者其实并不多,主要有《中央社》的陈香梅、《申报》的谢宝???、《新闻报》的严洵、《大英夜报》(后《商报》)的池廷熹、《和平报》的陈羽新、《正言报》的李青来、《辛报》的许瑾、《文汇报》的麦少楣、《新民晚报》的高汾和周光楣、《联合报》的姚芳藻、《世界晨报》的邵琼等十几位。
虽然40年代的人开始逐渐摈弃对“女性也能当记者”的怀疑,但较为开放的上海对女记者的关注似乎仍停留在“女”字上。自然女记者的花边新闻也成了茶余饭后不可缺少的谈资。
海上女记者速写
那时的上海滩女记者也真是热闹,似乎什么样的女人都可以来当一回女记者,于是各小报、社会新闻类杂志在报道这些女记者时,很喜欢根据这些女记者的特征来写一些略带调侃的速写,或者给这些女记者取些绰号,以吸引人的眼球。一些花边新闻较多的女记者,差不多都有一个绰号。
上海老牌报纸《申报》在抗战胜利后也赶起了时髦,聘用起了女记者,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其麾下的女记者谢宝珠备受一些小报、杂志的关注,花边新闻不断,绰号也最多,如其中之一便是“高贵的娇小姐”。据说她“出进必要摩托车”,这在普遍盛行“11路车”两条腿走路的当时,是够娇贵的了,不过谁让人家有个当大老板的父亲呢,本来就是小姐嘛,说者也只有眼红的份儿。《新闻报》记者严洵,抗战胜利后较早投入了上海新闻界,因待人接物开诚布公,被称为“天真姑娘”。《正言报》的李青来,因笔锋颇健,而且喜欢写些小文章发在文艺刊物上,因此被誉为“小文学家”。而由话剧演员改行当记者的女白云,自然就得了个“话剧名旦”的称号,并且许多人对她当记者后取的名字“陈霞飞”的来历颇感兴趣。《大英夜报》的池廷熹因喜欢时常拉着新闻人物问个不休,有“打破沙锅璺(问)到底”的作风,而被誉为“女学士”。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麦少楣,出自广东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在当时上海滩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文人,小报对她自然也颇关注,据说其“能驾自由车而脱双手,穿短裙,有南国佳人风”。此外,像《前线日报》的夏丁杉,因好与人辩论被认称为“辩论能手”;《新民报》的高汾,因丈夫高集是《大公报》记者,被戏称为“夫唱妇随”;《无锡人报》的孙方中,因长得讨人喜欢,被称作“洋囡囡”;《世界晨报》的女记者邵琼,因为喜欢写些左派文章,就得了个“真左笔”的雅号。而《中央社》的陈香梅,却不知何故,被笑称为“少奶奶”。
曾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小报、社会新闻类杂志广泛关注的女记者趣事,要属女歌手姚玲转行当记者一事。据这些花边新闻报道,姚玲原是上海的一个女歌手,最早在南华酒店唱歌,不久为当时某编辑先生赏识,就为她在自己所编辑的报纸上开设了一个信箱,连图带文,每日连载,于是外界罕闻的姚玲,由此名气大增。后来她又转到他处唱歌,时常有一班文友因为某编辑的缘故,前去捧场,并撰文捧她。不久,不仅歌唱界知有其人,就连文艺界也知道有姚玲这么一个人了,后来她干脆脱去歌衫,改行当起了记者,一时引得小报、杂志竞相报道。
海上女记者中,最徒有其名的恐怕要属“美人鱼”杨秀琼的记者经历。年轻美貌的杨秀琼,在1933年10月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囊括了全运会女子游泳全部金牌,在场观看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立即认她为干女儿,同时”美人鱼“的雅号不胫而走。1934年8月1日,杨秀琼去南京运动会做游泳表演,受到当时行政院长汪精卫的接见。南京记者描写她:“风度雍容华贵,双眸明亮,性格爽朗。穿玉色衣服,赤足趿高跟拖鞋,身躯健壮,远望如希腊女战士,言谈和蔼,含南国风味,十分可亲。”因此杨秀琼在30年代就是一朵受宠于民国顶级风月场所的“交际花”。只可惜她在抗战时期被迫当了四川军阀范绍增的第18房姨太太。抗战胜利后,《侨声报》的编辑们,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聘她为该报记者,一时被许多小报所关注。不过这位新闻界的“美人鱼”却很少下海采访新闻,不久也就不了了之了。从杨秀琼的这次女记者经历中,隐约能体味出当时上海滩女记者为什么会受到小报、社会新闻类杂志的关注。
抗战胜利后的上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生代农民工――“边缘人”困惑.doc
- 新生产力将从这里产生.doc
- 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市民梦.doc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存处境非传统挑战及社会调适.doc
- 新生代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制约因素与对策.doc
- 新生代农民工大众媒介形象建构.doc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认同.doc
-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权益保护.doc
-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控制.doc
-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心理层面市民化困境与出路.doc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