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广西“宾兴”分布及流变历史地理学分析
清代广西“宾兴”分布及流变的历史地理学分析
[摘要]清代广西宾兴的发展,在时间上呈现“三起三落”螺旋式发展特征;在空间上,则从嘉庆朝开始出现由“东西同步”发展转向“东西分流”,最终形成“东多西少”的两极格局,这与土流分治制度、科场场域、资本及士绅惯习、国家政治局势等息息相关。
[关键词]清代;广西;宾兴;历史地理学
[作者]棠永忠,厦门大学历史系09级博士研究生、玉林师范学院讲师。福建厦门,361005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1)01-0127-009
“宾兴”一词始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指的是周代基层人才选拔的制度及礼仪。清代地方性科举“宾兴”基金的命名,则取其“宾兴贤能”之遗意,其宗旨主要是资助当地士子参加乡会两试的旅费及卷资。此类基金,始见于宋代,元明两代承继,但因元明时期,科举几经中断,发展多遭阻滞,直至明代后期再度出现以“宾兴”命名;清代科举承袭明制,嘉道以降,宾兴日盛,遍布乡野,蔚为大观。
近年来,宾兴研究日渐升温,学界主要就宾兴与教育发展、宾兴与近代新式教育经费筹集、宾兴功能演变与地方社会秩序等方面展开了探讨,为科举史、近代教育史、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端口,意义非凡。综观上述研究,多限于江西地域,其他省份或地区则仍显沉寂,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更待进入学人视野;从研究时段来看,则多侧重于清道光朝至民国时期,而对顺洽至嘉庆朝宾兴的关注则相对薄弱。显然,这多少受到了近代史时段划分的影响;此外,学者们多以某一县为个案展开剖析,而缺乏从宏观上对宾兴发展进行整体把握。有鉴于此,笔者试图以清代广西为视域,对其进行长时段考察,以期抛砖引玉、有资于宾兴研究的推进和深化。
一、时间特征:“螺旋式”上升趋势
广西地处南国边陲,科举教育文化发展较中原地区相对迟缓,但随着汉人移民群体入迁、流官对边疆的治理,文风日盛,书院泛起,科举蝉联者,代不乏人。至有清之际,尤其是桂东、桂东北、桂东南等地的科举文化,其??盛程度直追中原。清代广西科举宾兴基金创设之兴盛,就是其中力证。
清末广西共设有15个府级行政单位,包括桂林、平乐、柳州、梧州、浔州、南宁、太平、庆远、镇安、思恩、泗城等11府,橼林(玉林)、归顺2直隶州,上思、百色2直隶厅,下辖113个厅、州、县、土司,合计全省府州县总数为128个。其中,怀集县现已属广东省管辖,但基于客观反映清代广西的历史情境,文章将以清代行政划分为基准展开探讨。
1、科举宾兴创建情况统计
根据地方史志、宾兴册、族谱、碑刻等资料统计,清代广西共建有71个宾兴,如以清代10朝计算,平均每朝为7,1个。其中,有53个直接以“宾兴”为名者,占总数的74.6%,以书院、公学、义塾名代称者有10个,占14.1%,其余8个则分别以“乡会田”、“公田局”、“乡试文场路费”、“培育社”、“文昌会”、“诒惠局”、“黉善局”、“乡试川资”等命名,占11.3%。鉴于其多以“宾兴”命名,为行文之方便,遂统称为“宾兴”。兹按宾兴的时间分布情况,按府州厅统计如下,详见表1。
《浔州府志》,光绪二十年版;坪江宾兴局:《(恭城县)坪江宾兴总册》,光绪十八年壬辰新镌,桂林李三元堂刊;伍平章:《上思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9页;韦永健:《靖西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29页;广西那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那坡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481、575页;(清)四俊元:《创建抚康宾兴记》,载《玉林县文献材料》,1949年抄录本。
从表1得悉,71个宾兴当中,13个创建时间不详,58个有确切创建时间。其中,以光绪朝最多,有23个,是平均数3倍多;同治朝12个,位居第二,接近平均数2倍;道光朝8个,位居第三,略高于平均数;乾隆朝6个,位居第四,略低于平均数;康熙、雍正、嘉庆、咸丰、宣统朝,分别为1、1、2、3、2个,最少的为顺治朝,为O个。而关于区域分布,下文有详尽分析,在此不作论述。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统计,仍然是不够完备的。笔者认为,宾兴的实际所建应多于此数。其缘由主要有:一是由于史志编纂者的偏好或标准不一,致使文献记载中多有漏缺、或叙述不详的现象。如民国《桂平县志》编纂者以是否有宾兴馆为标准选录。原文为:“按自阖邑宾兴成立后,各里闻风继起,多捐赀筹置,嗣因科举既废,存款移作学费,遂不得设立,以上所录特举其已经建筑者耳,县内宾兴不止此数也。”二是由于宾兴册散落于民间,大多已被损毁或流失,可资收集者甚少,难以弥补地方史志记载之不足。再者,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宗族助学组织不在统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