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国维儿女们大陆台湾两相望
王国维的儿女们大陆台湾两相望
国学大师王国维1927年6月2日自沉颐和园昆明湖后,留下了六男二女八个子女。其中,女儿王东明因为几个姐姐早夭,成了长女。王慈明则是王国维的五子。
如今,九十六岁的姐姐王东明在海峡那头,九十四岁的弟弟王慈明在海峡这头。2009年3月20日早晨,姐姐从台湾打电话到四川成都问候弟弟。一根电话线将姐弟俩的心连在了一起。
同胞姐弟骨肉情深
1916年王东明四岁时,王国维从日本回到上海,租了吴兴里的房子、三开间两层楼的石库门住宅安顿下一家八九口人。楼下的西厢房隔成两部分,分别是书房和藏书室。
这时候,正是王国维治学由哲学而文学再转向史学的时期。王东明回忆:“父亲一生爱书,除了吃饭,时间几乎都在书房里消磨掉。平时他读书,我们兄弟姊妹围在旁边打架吵闹捉迷藏,他都无动于衷,丝毫不显厌烦之色,依旧读他的书,写他的文章。”
也许缘于对女儿的格外疼爱,王国维没有把东明像其他男孩子一样送去学堂,而是留在了身边亲自授课。他亲自教女儿读《孟子》、《论语》,讲解或听孩子背诵时从不看书本,讲解也不是逐字逐句地讲,讲完了,问一句懂不懂,孩子点点头,这一天的功课就算好了。
闲暇时,王国维爱躺在书房里的藤椅上休息。这时,书房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不管他们怎么翻橱倒柜,王国维从来不加呵斥。而这时,也是东明背诵古文的时候。看到父亲好像睡着了,东明背不出来就跳过一句,可每次都被父亲听出来了,眯着眼提醒她让她继续背诵。因而直到今日,王东明还能背出《论语》、《孟子》、《左传》里的许多词句。父亲最喜欢的一首词是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他经常吟诵,东明听久了也会吟,九十岁时,她还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令儿孙们惊叹不已。
弟弟慈明从小爱绘画,常常缠着父亲要他画人,父亲不会画,就拿纸上一个策杖老人或一叶扁舟丢给他,调皮的慈明马上就给老人添上一副眼镜和一根长长的辫子,嘴里嚷着“画了一个爸爸”逃开了。
那时,家里常有日本客人,慈明和兄姐们调皮地和日本人开玩笑。他们知道日本人喜欢乌龟,就趁着日本客人不注意,悄悄地在他们背后的衣服上用白色的石膏粉印上小乌龟图案,然后躲在一边淘气地笑个不停。这情景父亲见了也不责怪。
长大后慈明才知道,他开玩笑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人物,而是学术研究上和父亲有密切联系的日本学者,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铃木虎雄、神田喜一郎等人。
在吴兴里石库门,东明、慈明和兄弟姊妹们度过了童年时代。儿时的书香生活让姐弟俩最早领悟了王国维的为人处世之道,父亲成为他们一生的榜样。
姐姐王东明独居台北
王东明是王国维的女儿,因为几个姐姐早夭,她就成了长女。1913年11月,王国维一家旅居日本期间,王东明出生于京都。生下来时,父亲向人说:“我们家里已有四个男孩子,现在得了女儿,宛如‘米里捡一颗谷’,很是难得。”因此,他对这个女儿很上心。
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母亲潘丽正携着年幼的子女离开北京搬回了海宁老家。十五岁的东明和十三岁的弟弟慈明是在海宁念的小学,东明五年级,慈明三年级。后来,东明念完初中、高中考上中央大学,可是刚念一年,抗日战争就爆发了,她只得辍学。直到现在,王东明还觉得没有像哥哥们那样念完大学做学问是个遗憾。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两个哥哥调去高雄海关工作,母亲携妹妹随同,次年王东明也随丈夫前往。此时,弟弟慈明正在昆明工作,姐弟俩含泪告别,谁也没想到从此竟是天各一方,断了音讯。
到台北后,东明当小学教师,婚后生育了两个儿子。后来,母亲和兄妹们相继离世,她更加思念在大陆的哥哥和弟弟。
晚年,王东明的两个儿子都在国外从事专业性工作,她独居在台北县永和市,由菲佣照料生活。台北市海宁同乡会的乡亲是她常常约来相聚的朋友,每周两次聚会,有人拉二胡、唱京剧,她爱哼京剧《四郎探母》,唱到“原来是杨家将把名姓改换,他思家乡想骨肉不能团圆”时,早已泪流满面。
王东明的哥哥王高明的孙子王亮考入复旦大学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后留在复旦大学从事古籍研究。2007年11月,他到台北看望姑婆,在“中央图书馆”里看到曾祖父的遗墨和遗物,包括他去世时随身所携的几枚银元,十分惊异,一打听才知是姑婆王东明捐赠的。王东明听说侄孙儿继承了王国维的衣钵,非常高兴,找出她历年收集的有关父亲的资料,让他挑选若干作研究之用。
20世纪60年代,台湾大学历史系的王德毅教授编著《王国维年谱》,王东明向他透露,父亲去世前几日,“只见他从书房抱出了一叠信件,撕了再点火焚烧。我走近去看,见信纸上款写着:观道亲家有道……”言之历历,后来成为学术界极为珍贵的资料。
20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学术界重提王国维,波澜复起,对他的死因争议纷纭。1983年8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DB41T2454-2023 测量仪器检定校准证书有效性确认技术规范 (2).pdf VIP
- 全过程工程咨询流程.pptx VIP
-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pptx VIP
- 火电厂湿法脱硫脱硝石膏中氯离子的去除工艺、药品方法.pdf VIP
-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s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释义.doc VIP
- 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真题(新高考Ⅰ卷)(含答案).pdf
- T_JAASS 164-2025 零碳农业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docx VIP
- 品牌代理合同范本.docx VIP
- 标准与标准化知识.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