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不做“无可奉告”发言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旭明不做“无可奉告”发言人

王旭明不做“无可奉告”的发言人      2008年7月18日,王旭明不再“发言”了,他离开了“新闻发言人”这个让他眷恋不已的舞台,调任到语文出版社任社长。这一天,他最喜欢的一份报纸《中国青年报》单独给他发行了一期,印量一份。这对于王旭明而言,是莫大的荣誉。   王旭明何以得到媒体如此的赞誉?他做了什么?      教育部来了个“年轻人”      6年前,也就是2003年4月,王旭明的人生履历里又添加了一个崭新的内容:正式担任教育部新闻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这是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官员调动,波澜不惊。在此之前,新闻发言人的形象在大众眼里已然定格――拿着一份早已拟好的新闻发言稿,稳稳当当地站在一群同样按理出牌的记者们面前,接着就是陈旧老调地读发言稿。有网友评价这样的过程犹如一场配合默契的皮影戏。   王旭明,也会这样吗?他会带来什么?   经历几场“新人”王旭明的发布会之后,一些敏锐的记者开始发现,王旭明似乎更愿意说,而且说得也更大胆。这对于他们是一个惊喜。慢慢地,更多的记者出现在王旭明的发布会上,他们开始向王旭明抛出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每个问题都犹如一块烫手山芋。   此时,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改革中现实难题更是错综复杂。事关教育的每一个问题,都如同一道高考考题,有的有标准答案,有的则没有,回应这些提问的敏感性与艰巨性可想而知。然而,与前任们不同,他没有刻意的回避,也没有官方的闪烁其词,王旭明似乎更乐于回答这些尖锐而略带敌意的问题。   面对这个新岗位,他这样回顾自己的角色定位。“我会把要求澄清的内容抢在第一时间进行解释和澄清。这是考验新闻发言人及时应对的水平和能力。”   考验王旭明水平与能力的问题接踵而来。   2006年,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放弃了公务员的职位却选择去农村养猪。这个本不大的新闻却引起了社会轰动。培养一个大学生,无论是国家、社会、家庭都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而结果却是去养猪,很多人因此不能接受。   嗅觉灵敏的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王旭明。如何作答?王旭明可以选择???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搪塞,这样不会有任何风险。然而,他却拒绝了这种惯性做法,大胆直言大学生养猪未尝不可。他如此略显戏谑地表述自己的逻辑:“有科学知识的大学生去养猪,也许会在养猪的领域创造新的奇迹,从而改善中国养猪业的整体竞争力。”第二天就有媒体将之归纳为王旭明的“名校生养猪论”。    2008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对全国各大学的教学评估。由于一些大学搞得过于隆重,引起了大众对于大学教育评估的质疑。大学究竟应不应该搞教学评估?一些重点大学的校长也在媒体上直斥教学评估是形式主义,一些高官也私底下对此议论纷纷,教育部的此项新政一时成为了众矢之的。      面对汹汹而来的质疑与追问,王旭明同样没有逃避。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大学教学评估确实存在着某些不足,却坚持认为在当下教育制度的现实背景下依然有着巨大意义。在当下高校招收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教育部启动教学评估能够有效地遏制高校规模扩张的程度,为大众化高等教育提供了关键性的保证,尤为出名的解释则是“高校评估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学生”。      不搪塞与不推托      回顾王旭明作为新闻发言人的五年里,各种场合中记者尖锐的提问他都面对过,但他却从来没有使用过“无可奉告”这个词,由此被很多媒体人视为“知音”。   王旭明之所以如此偏爱媒体,源自于他也曾是一个媒体人。早在1991年,他从语文教师转行进入《中国教育报》做了一名记者。这次转变使王旭明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更加开阔的阶段,开始接触更多的人与事。直到他调职到教育部,一直都没舍得把自己的记者证上交。“我以前当记者时有过被搪塞和推托的经历,因此我做新闻官时要尽可能不去搪塞和推托。”   王旭明的这句名言很快又传到了媒体人的耳朵里。于是,他很快又得到了“不搪塞和推托”的表达机会。   2008年汶川震灾发生后,抛下学生一个人先逃生的教师范美忠一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而他在凤凰卫视节目中的自我辩白更是成为了众人抨击的对象。一个师德如此败坏的教师竟然还在为自己大声辩解,王旭明作为教育部的发言人会避而不谈吗?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自己作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也有可能会被问及对此事的看法。”王旭明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   果然,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访谈中,主持人白岩松和他谈到了范美忠的话题。对此早有准备的王旭明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宁可不崇高,也不能无耻。”不负众望,王旭明又一次在电视镜头“口无遮拦”地直抒胸臆。曾经到农村插过队的王旭明返城后做过7年语文教师。这7年的教师经历一直为他所珍惜。范美忠如此玷污师德,对于也曾是教师的王旭明而言,是可忍,孰不可忍?   那7年的教师经历也为他做新闻发言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