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浦熙修此生爱苍茫无限
浦熙修此生的爱苍茫无限
浦熙修小档案:
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曾任《新民报》记者、采访部主任,香港《文汇报》南京特约记者。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周恩来等人的影响下,为宣传中共坚持抗战和揭露国民党反动面目,她撰写了大量新闻稿件,被称为后方新闻界的“四大名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她曾三次赴朝鲜前线采访,是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新疆纪行》等书。
看过浦熙修女儿袁冬林撰写的《此生苍茫无限》一书后,立即被照片上浦?修安宁淡雅的样子所吸引:清秀娟好的面孔上,眉含情眼含笑,尤其是挂在腮边的两个小酒窝,漾着柔情几许。她是一个新时代的标准淑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女工手艺更是了得。她热爱生活,极有情趣,哪怕敌机轰炸时躲进防空洞里,她都会饶有兴味地教好友做针线活。所以,浦熙修假如不做记者,也会有很好的出路。当这个假设不能成立时,在这位“优秀的人民的新闻战士”背后,有着无以言说的苍茫之爱。
求学路上的苦难
浦熙修1910年10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南门永康桥(今属上海市)的一个小职员家庭,三姐妹中她排行老二,另有一个弟弟。父亲浦友梧在当时的北洋政府交通部做一份会计科员的工作。浦熙修在嘉定城衣食无忧地长到七岁,到了该读书的年纪,母亲黄庵岫就带着她和姐姐浦洁修一起到了北平。北平有浓厚的读书氛围,这让从小就喜欢读书的浦熙修十分欢喜。她先是考取了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校在西单南的东铁匠胡同,距她家住的西长安街六部口不算很远,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光里,她喜欢左看右看,对所有的事情充满好奇。敏感善思的她还喜欢上前去问人家很多奇怪的问题。
但是,因为家道中落,浦熙修读完高一还是辍学了。之后,她想去学美术。对这件事情,父亲倒是很赞成,除了让她进了京华美术专科学校之外,还特别请了一个画家朋友来教她。学画的第二年,正好姐姐浦洁修的一个同学要离开北平,那人在女附小教书的位置要找人接替,就把浦熙修找去了。这年,浦熙修十七岁。她一面教书,一面继续学她的画。教书和画画最能修炼一个人冷静凝思的处世态度,浦熙修置身其间,受益匪浅。同时,她还给自己树立了读大学的目标,当时她在女附小教书的薪水是每月五十块银元,这在当时不是个小数了,可是她很节俭,把钱全部存起来,准备考上大学后用。
1929年夏天,原来同班的那些好友已经高中毕业,要考大学了。这让浦熙修看着羡慕,也不由跟着行动了起来。于是,她拿着京华美术专科学校的文凭去试着报考女师大,居然一考即中。她进入大学的时候,母亲去世了。那时,父亲孤身一人在南京工作,只靠姐姐浦洁修做事负责家中几个姊妹的生活,经济上非常拮据。浦熙修就一边上大学一边教小学,身心俱疲依然苦苦支撑,以致得了很重的胃病,她这才很不情愿地辞去了小学的教职,只在课余兼职,每周教中学的几个钟点的课。多年之后,当她与彭子冈、杨刚、戈扬四位“女记”被称为后方新闻界的“四大名旦”时,有人问及她认定一个记者的条件,她的回答是:除了基本的知识外,需要有热情、良心、正义感,并且要有吃苦耐劳为社会服务的精神――这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浦熙修拥有了绚丽而又苍茫的一生。
不做家庭妇女进入新闻界
上大学的时候,浦熙修认识了袁子英,似佳人遇到了才子,他们义无反顾地相爱了――因为当时浦熙修还是学生,而袁子英已是一名中学教员,他们的爱情是那个年代典型的“师生恋”。年轻时的爱情总是像吃烫嘴山芋,越烫越想吃。1932年,浦熙修大学还差一年毕业,他们就迫不及待地结婚了。
1933年末,他们的爱情结晶――女儿冬林出世了。也就是在这一年,浦熙修大学毕业,当了私立志成中学的国文教员。一对恩爱的教员夫妻,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彼时,浦熙修的姐姐浦洁修已经去了德国留学,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落在浦熙修的肩上,自然,弟弟妹妹也就住在了浦熙修家里,这样,她的生活就忙乱起来。1935年秋天,浦熙修的儿子士杰出世了。偏偏这个时候袁子英转行供职的“神州国光社”因反蒋被查封,他在受通缉之列,只好匆忙逃去南京。
家中的顶梁柱倒了,浦熙修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还有她的弟弟妹妹,在北平艰难地生活。她一方面要教书,一方面还要照顾一大帮孩子,渐渐感到体力不支。所以1936年,袁子英坚持要把她和孩子接到南京时,她没有反对。当时,浦熙修的妹妹浦安修已考上了师范大学,留在北平念书,弟弟回到父亲身边,浦熙修的小家庭才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早年艰难的生活,造就了浦熙修倔犟而自立的性格,所以她并不甘心当家庭妇女,更不愿在经济上依赖父亲。于是,四处托认识的人帮忙找工作。丈夫袁子英不支持她出去工作,但是浦熙修并不妥协。偶然一天,她在《新民报》的广告栏中看到某地产公司招考女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