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庵城市另一抹亮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云庵城市另一抹亮色

海云庵城市的另一抹亮色   青岛的成长史,本土的文化碰撞外来文化,让这座年轻又古老的城市集中西文化于一身,西方文化的婀娜风情与本土民俗文化的淳朴温馨相得益彰,成就了城市迈进之旅的多姿多彩。      置身这座精彩的城市,悠然陶醉于海边欧式建筑群的无限风情,唏嘘慨叹于百年中山路的商业鏖战,更有一处处彰显民俗文化的老街旧物绽放城市的另一抹亮色,温馨与厚重引人入胜。   青岛海云庵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温馨的民俗色彩吸引天下客的纷至沓来。海云庵坐落于青岛四方区海云街1号,始建于明代,已有500余年历史。兴建海云庵,与当时青岛地区渔航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那时这一带只有东四方村、西四方村、小村庄和湖岛村,人们以下海捕鱼和耕种农田为生,建庙是为祈求神灵,保佑平安与丰收。   走进院落,外以灰垣相围,内有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和钟楼、鼓楼。庵内一株高大的古银杏枝繁叶茂,环境十分清静。庵内大殿供奉观音大士,左右配殿分别供奉龙王、关公、比干、老君、鲁班等。1923年重修时,增建钟、鼓楼各一座,近年又在庵前辟建广场,是青岛市区惟一一座开展宗教活动的道教庙庵。      古老的传说      关于海云庵,青岛本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500多年前,那时海云庵附近还是一片汪洋。有一天,海面上漂来一根巨大的圆木,上面载着一家老小。当岸上的人们把他们一家救起后,得知他们的渔船在海里遇到意外,落水之后,多亏漂来的这根圆木,他们一家人得以幸免遇难。听完他们的遭遇,当地百姓认为这是神的庇佑,遂用这根圆木在岸边建起了一座庙宇。因为庙宇附近是大鹤鸟群栖息的地方,又长年云雾缭绕,就根据“海为鱼天地,云是鹤故乡”之意,将这座庙宇命名为“海云庵”,庙前一条街为“海云街”。海云庵建成后,香火兴旺,有众多的善男信女进庙烧香磕头,祈福求子,海云街上,买卖逐渐兴隆。大家约定俗成定于每年第一个大潮日,也就是大圆木漂来的那一天――正月十六,为开庙逢会日。   所谓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早期的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逐渐融入民俗文化和集市交易活动。赶庙会是青岛地区的传统习俗之一,青岛地区佛教、道教、儒教盛行,庙会颇多,庙会通常都是赶三天,庙会的内容、场面和气氛各具特色。海云庵庙会期间,邻近村民前来进香许愿,祭扫神灵,祈求丰收和海上平安。这里的渔民出海前习惯吃一串大红糖球,寓意为一年吉祥如意、团团圆圆。海云庵庙会上糖球的制作技术精湛,花色品种繁多,久而久之,生意异常火爆。海云庵的兴建,以此为核心逐步形成了青岛地区最大的民间庙会――海云庵糖球会。      四方的“中山路”      早期,海云庵周围的村民多为渔耕生活,海云庵东侧是杭州路河的入海口(现在杭州路河被覆盖在地下了),海水沿杭州路河可直达庙门前,为渔船停泊聚集之处。20世纪初,德日入侵青岛,填海修建胶济铁路,设四方火车站,先后在这里修建了四方工厂(现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大康、内外棉、隆兴三个棉纺织厂(即解放后的国棉一、二、三厂),一个发电公司(现青岛发电厂),从山东各地农村招收了大量工人。这里的人口大大增加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由原来的渔耕生活渐渐改为务工了。   慢慢地,海云庵周围发展起来,这里成为四方一带的商业、文化中心。庵前的海云街有十多家店铺,沿街的两侧,都是很普通的平房。但它在当时被称为“四方的中山路”,是四方最繁华的商业中心。1926年海云庵翻修后,每年一度的海云庵糖球会越来越热闹,规模也越来越大。赶庙会的、进香许愿的、做买卖的逐年增加。特别是买卖糖球的,除海云街挤满外,紧靠海云庵东边的杭州路河的干河床上也是人山人海。插糖球的竿子密密匝匝像是一片树林,上面成串的山楂就像它的累累果实,远远望去通红一片。每逢庙会日,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至,会上,茂腔、柳腔、皮影、杂耍、剪纸、年画、秧歌大赛、锣鼓大赛等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山楂、软枣、山药豆、橘子瓣等品种不同、造型各异的糖球令人垂涎欲滴,各类民间手工艺品、风味小吃让人应接不暇。据说,每年只正月十六、十七这两天的香火钱,就够庙内道士一年的生活费。当然,其它时间海云庵也做法事,为百姓安居乐业祈福。这一民俗历经数百年不衰,每年前来赶会的中外游客数以百万计,现在海云庵庙会已演变成闻名四海的海云庵糖球会。      青岛民俗文化产业“航母”      海云庵带来的丰富的民俗文化,丰富了百姓的生活,更是纷乱年岁百姓精神的寄托,由此发展起来的糖球节,实现了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的完美结合,焕发出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海云庵这一历史遗迹加以保护。1982年12月将其列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筹款对庙宇进行了全面修复。同时对糖球会这一深受群众欢迎的民俗节日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