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体密度测量专题
* * 1。常规法: 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2)、将待测液体倒入 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计算表达:ρ=(M2-M1)/V 2. 等容法 器材:烧杯、水、待液体、天平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的质量M1; 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2; 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液体,称出总质量M3。 表达式:ρ=ρ水(M3-M1)/(M2-M1) 3、浮力法 器材:弹簧秤、水、待测液体、小石块、细绳子 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 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G/; 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 计算表达:ρ=ρ水(G-G//)/(G-G/) 例: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的密度,他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绳、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器材设计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请你补充完整: 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与液体B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根据小东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的密度:ρB= 。 4、压强法 用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有橡皮膜)、烧杯、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计一种测量奶密度的方法。 实验步骤: 在玻璃管内倒入一定深度的牛奶。 将管竖直放入水中,带橡皮膜水平时,用刻度尺量出管底到牛奶面和水面的深度,分别为h1、h2。 根据p1=p2得表达式:ρ牛奶=h2ρ水/h1 如图所示,是一个测液体密度的装置(又称海尔密度计),A容器装水,B容器装待测液体,当从上部开口处(打开阀门)抽出少量气体后,A、B两管中的液面都会自动上升到一定高度。那么A、B两管内液体上升的原因是_若B管中液面升得较A管高些,那么A、B两管中液体密度大小关系为PA_______PB(填、=、或) C A B 5、 U形管法: 器材:U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 步骤:1)、将适量水倒入U形管中; 2)、将待测液体从U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 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测液体的高度h2.(如图) 计算表达:ρ=ρ水h1/h2 (注意: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待测液体不溶于水,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6、 密度计法: 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 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接读出密度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汽车电器设备复习题2011-上半年4.10.doc
- 汽车第一千万辆汽车下线 中国走向汽车强国.doc
- 汽车理论5.1.ppt
- 汽车行业海外工作服务合同(商务专员版)1.doc
- 江苏省无锡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 汽车运输合同(国瑞).doc
- 汽车驾驶培训教案4.doc
- 沁园春长沙课件2012.ppt
- 沁园春雪金陵七一第一课时.ppt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习计划.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