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减压 惠州学院 金伟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 理论与实践均证明,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 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教师素质对学生的 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心理健康作为教 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指标, 不仅有利 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 使其更快地由新 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而且有利于教师 自身身体健康、生活幸福、造福于他人和社会。 主要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问题 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培养兴趣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始终。 培养和获得信心:信心是人生命的根。找到感觉,求知是人最大的快乐。 培养学习习惯:习惯决定了成功与失败。包括思维习惯。 培养良好的情感: 爱人、关心人、自尊心、上进心。 培养正常的情绪 : 稳定、积极、乐观。不是大起大落、悲观。 激发创造性: 缺乏创造性的人是庸才。 七种智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心理学研究成果。 (数理逻辑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的智力、自我反省的智力。)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毅力 、意志比聪明更重要。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意志 情绪等特征,与学习成绩往往有很高的相关性。 另一项研究表明:学习优等生,并不是在智力,而是在下面七项上高于中等 生和差生。 (抱负水平、好胜心、独立性、坚持性、求知欲、自我评价、自我控制。)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1、尊重和理解学生 尊重会产生正面的激励,激发孩子的自尊。 尊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学生而言,没有良好的关系就没有教育。 理解学生。理解才好沟通,学会换位思考,进入孩子的世界。 2、信任和激励学生 信任、鼓励、欣赏:传递的是肯定,获得的是动力。 正面激励的效果:赏识、正面塑造 3、良好的班风建设 是一种熏陶。班级氛围具有影响、带动、约束等 作用。注意非正式团体的影响。 4、注意几个关键时刻 ——当学生失败时,不夸大失败,不否定自己。 没有危机就没有成长:危机中有机遇 挫折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给幼碟剥茧 ——当孩子犯错时,学习在错误中成长。 ——当孩子面临挑战时,鼓励和支持他们。 5、关于青春期教育: 对策——了解、理解、引导。 ——正视生理、心理发育,理解他们的困惑、感受及问题。 ——站在同一角度去共同面对和引导。 ——只要付出爱心,方法得当,可以创造奇迹。 6、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 ——工作角色与自我生活角色的把握。 —— 教育工作是自己人生的机遇。 ——防止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发生。忌过急、简单、粗暴。 ——杜绝精神暴力。 7、注意与家长的沟通: 注意策略,不要激化矛盾。 防止造成对立。家长是需要指导的。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 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 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 的状态。”具体表现为: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工作压力 心理挫折 消极情绪状态 个性特点 人格异常 人际交往障碍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1、国外研究 · 美国教育学会的调查:37.5%的教师有较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症状,其中20%的教师需要帮助。 · 日本的调查:教师中患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的人数要高于普通人群10%。 关于教师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曾说过 这样一段话: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四)关注教师的心理枯竭 枯竭(Burnout),也称职业倦怠。 心理枯竭是由于过重的职业压力,而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