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本章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了解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掌握界址点测量的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了解界址点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 7.1 概述 7.1 概述 二、 界址点的精度 二、 界址点的精度 二、 界址点的精度 7.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7.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3. 交会法 4. 直角坐标法 5. 交点坐标计算法 5. 交点坐标计算法 二、解析界址点测定的技术要求 2. 界址点施测的要求 2. 界址点施测的要求 7.3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 界址点中误差计算公式: 三、野外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 7.4 勘界测绘 一、勘界测绘,即行政勘界的概念 二、勘界测绘的内容 1、埋设和测定界桩 2、标绘边界线 3、签定边界协议书 三、技术问题 1、地形图补调精度要求 2、界桩点坐标测定要求 3、界桩方位物测定要求 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 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两界桩为一自然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 7.1 概述 7.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7.3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7.4 勘界测绘 1、界址点 一、一般概念 一块宗地周围的界址点确定了,则这块宗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权属界线也就确定了。它是地籍测量的核心。 是土地权属界线的拐点。 2、界址点坐标 界址点坐标对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被人为或自然移动或破坏,则可用界址点坐标恢复其原来位置。 一、一般概念 是在某一特定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计算宗地面积的基础。 日本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6 20 45 75 150 300 2 7 15 25 50 100 甲1 甲2 甲3 乙1 乙2 乙3 最大限差/cm 中误差/cm 界址点位置限差 精度等级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 地价一般的地区。 20 20.0 10.0 三 地价较高的地区,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点。 15 15.0 7.5 二 地价高的地区、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10 10.0 5.0 一 允许误差 中误差 适用范围 相邻界址点之间的允许误差(cm) 界址点相对于对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cm) 级 别 我国《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2. 界址点间距未超过50米的邻近界址点之间的间距误差限制按下式计算: △D=±(Mj+0.02MjD) 式中:Mj—相应等级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 D—邻近界址点之间的间距; △D—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 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 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解析法测量界址点。 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截距法、交会法、摄影测量方法、RTK法等 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 作业时,要独立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 采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0.1mm。 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极坐标法属于方位与距离交会法。 1. 极坐标法 内外分点法是当未知界址点在两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分别量测出两已知点到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 2. 内外分点法(截距法) 2. 内外分点法(截距法) 距离交会法 A B P P 3. 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 B A P S2 S1 计算公式如下: 将上式计算出的 和相应的已知参数代入 极坐标法计算公式即可。 界址点P 设置在四墙相交的中心位置, 用极坐标法或其它定点方法测定了外围四个辅助界址点的坐标, 由AB、CD 两直线交点便可求出P 点坐标。 发射电台 GPS主机 基准站 移动站 GPS主机 RTK方法 采集器 接收电台 (1) 街坊外围全部界址点、街坊内部部分明显界址点, 应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上设站, 用极坐标法测定, 测距不超过150m,量距不超过50m。隔河界址点可采用角度前方交会法。 (2) 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确需用支导线法测定时, 必须往返测距离取中数, 其总长不超过100m , 图根点至界址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教学课件.ppt
- 第七章 大众传播教学课件.ppt
- 合作计划方案家园G户型样板间.doc
- 搅拌桩专项工程劳务分包施工合同.doc
- 集团费用开支管理制度.doc
- 第二章 最小二乘法(OLS)和线性回归模型教学课件.ppt
- 股份有限公司经销商政策.doc
- 生产外协管理制度-外协管理办法.doc
- 营销部成品库主任岗位说明书.doc
- 集团陈列大赛活动纲要.doc
- 2024年江西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内蒙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湖南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