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里头遗址有哪些重要发现?在早期中华文明探索有何意义1二里头遗址发现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发现我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发现我国最早的车辙,2墓葬多为中小型但随葬品十分丰富,其中也不乏精品。发现手工业作坊包括铸铜、制玉、制石 、制骨、制陶等遗址,清理出大量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制品。其中青铜爵、青铜斝形制古朴庄重,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用合范法铸造,标志着中国青铜器铸造进入了新纪元。这里出土的青铜器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陶器:圆腹罐、折沿盆、三足皿等遗址中还出土数件镶嵌绿松石的兽面铜牌饰,制作精美,表现出了极其熟练的镶嵌技术,是中国最早的铜镶玉石制品,其他铜器还有生产工具刀、锛、凿等;武器戈、戚、镞等;乐器铃等。二里头遗址的玉器数量丰富,风格独具,器形有圭、璋、琮、钺、刀和柄形饰等,多为礼器。意义: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冈商文化之间文化序列发展的空白,奠定了夏商文化探索的基础。该遗址是三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圭臬,突出表现在建立起史前夏商文化发展里程碑、树立二里头时代年代学标尺和夏商文化界标等方面。二里头遗址又是都城考古的重要基地,为研究早期都城聚落形态和模式、都城规划布局、宫室建筑营造法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二里头遗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圣地,对于推动夏史研究向前发展、了解夏代的都城面貌以及经济与文化生活状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该遗址还为历史学科的整合研究以及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研究夏史提供了重要平台。殷墟的发现与研究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前后,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唐代,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明历代修建而成,迄今已有约1 500年的历史。现存大小洞窟2 345个,造佛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2 840余块,石刻佛塔60余座。龙门石窟中北魏石窟占30%,唐代石窟约占60%,其他时代龛窟约占10%。最具代表性的洞窟有北魏时期的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窟、药方洞等;唐代时的潜溪寺、宾阳北洞、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等。意义: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既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武州山南麓,主要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其中东部4个窟(1-4),中部9个窟(5-13),西部40个窟(14-53)。云冈石窟的内壁、外壁、佛光、藻井等都刻有成群的“飞天”,非常生动活泼,展示了佛教徒所幻想的极乐世界。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箫、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意义:云冈石窟雕刻在技法上,当时的艺术家和工匠以中国民族艺术为基础,吸取和融会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有益成分,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敦煌(莫高窟)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其南依祁连山,西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达北塞山,东临三危山,是一个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震惊中外的敦煌藏经洞即发现于此地。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由乐傅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而诞生。敦煌莫高窟有735个洞窟,其中近500窟绘着巨幅壁面,总面积达45 000多平方米,绘画时间长逾千年,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画廊。莫高窟存留有北魏开凿的洞窟13个。隋朝开凿的洞窟77个,唐代开窟数量多达1000余窟,保存到现在的有232窟,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异常高超的艺术水平。莫高窟中唐洞窟中保存了大量吐蕃时期的壁画艺术。藏经洞内也发现了大量的吐蕃文经卷。元代洞窟约10个意义:敦煌藏经洞文献和文物的价值之大,无与伦比,被中国学术界成“古代学术的海洋”,与上周甲骨文,战国、秦、汉、魏、晋简牍及明清满文旧档,并列为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被国际学术界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化发现之一,洞内珍贵的文物,文字种类繁多,尤其难得的是有大量失传的古佚文书,大大丰富了我国文献宝库。敦煌学的材料不仅限于中国和汉民族,还涉及我国境内不少古代少数民族,显示出来的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相互促进,恰好代表了这种先进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国际意义。明十三陵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是明代帝王的陵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