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传统礼仪文明第三讲.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礼仪文明第三讲

中国传统礼仪文明 第三讲:传统礼仪的特征(上) 一、从风俗到礼治 何谓风俗? 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谣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 ——应劭《风俗通义·自序》 凡民含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汉书·地理志下》 二者都是将风俗的形成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天气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差异,一是人情欲求的不同,其中人情又往往受到自然差异的影响。 美国民俗学家波恩在《民俗学概论》中说: 卡布亚族在其酋长死去的时候,全部落的人都变成污秽不净之状,他们的头发都不得剃去……实际上,有些人类学者认为就世上已知者而言,丧服的第一主旨乃在于服丧者的禁忌状态。典型的丧服与服丧者平常的服饰恰为显著的对照。平常剃发的人都任他们的头发生长,辫发或结发的人则改为散发。阿依奴族的人在举行葬式时便把他们的外衣翻过一面来穿着的。像这一类的相反情形甚多,有些地方服丧中的亲族,或将身上穿的衣物脱弃改以纹身,有的切掉指上关节,又有的用小刀割伤身体将血流在坟墓上。他们或者绝食,或者在葬毕以前只吃很少的食物,在调理上往往又加以控制,家中不举火,以防护某种不祥的事情发生。 《礼记·曲礼上》云:“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能够尊重并瞭解各地风俗,成为合乎“礼”的行为。《曲礼》中就“礼”与“俗”的关系,又规定“礼从宜,使从俗”、“君子行礼,不求变俗”,都可以看出“礼”在一般情况下对“俗”的顺从,当然这种顺从的前提是“俗”与“礼”之间没有严重的冲突。 同时,这一过程又是可以回溯的,“当风俗形成制度以后,则与原来既有之风俗多有某种程度的转化,不过却又因为制度一旦经过规画,则含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所以又具有敦厚民风、端正国俗的作用”。礼与俗、制度与风俗的关系,或许正可如此理解。 二、传统礼仪的特点:礼仪与德行 礼者,敬而已矣。——《孝经》 传统礼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讲究“敬”,并以敬为指导,贯穿于所有的礼仪中。敬即尊敬、敬重,它首先是真诚的,发自内心,虚伪的谦恭正如通常所说的“礼节性”的微笑,虽有其形,却乏其诚。其次,敬的对象既可以是单个的个人,也可以是国家、民族、人民、自然规律、事业等较为抽象之物,前者可以称之为敬人,后者可以称之为敬业。只有具备了这两种特征,敬才能成为礼的核心,一切礼仪的存在才因此有意义。 礼者,自卑而尊人。——《礼记?曲礼上》 无论是敬人还是敬业,在抒发敬意的同时都必然包含对自我的克制,谦恭的降低身段,这就是“自卑而尊人”的含义。所谓敬人,就是禀承“自卑而尊人”的思想,不计较身份上的差异,发自内心的去尊重自己面对的任何人,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价值,每一种真诚的诉求都有值得倾听的理由。敬人是基础,敬业则是更明确的应用。所谓业,既是指各人所从事的职业,也暗含了与其密切相关的国家、民族、人民等概念,所以敬业的含义并不仅仅指做好看得见的本职工作,而是提高到对工作态度的要求上,也就是要“临事而敬”,面对工作或者事业,首先需要的是诚敬的心态。这种心态既体现在工作之中,也体现在工作之外,如言谈举止等方面。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内心的道德与外在的礼仪相比,就如同富有与房屋、德行与身体一样,二者相互体现,相互说明。一个人衣食无忧之后,首先要改善居住条件,华屋广厦,富丽堂皇。同样,一个人如果凡事皆能心无愧怍,其身体也就自然而然的舒泰康强,无灾无病。所以,欲明礼者必先心正意诚,才不致成为使人诟病的伪道学、真冬烘。《大学》又云:“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则是为了防止出现人前一套、人后又一套的伪君子而提出的要求。人在独处之时本性往往不加掩饰,贪嗔欲念最易暴露,所以更需谨慎提防,尽管身边寂无一人,或者只身处于无人监督的陌生环境,都要如同在千万人之前。只有这样,内心真正的德行才可以培养起来。 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介冑则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礼记?曲礼上》 传统礼仪对场所的要求极为严格,场合不同,礼数各异,这在施礼者的表情上也有深刻体现。如果身临丧事活动,因为在场者都心怀悲痛,自己也一定要有悲哀的神情。挽着灵车的绳索时,不要嘻笑,正如身在欢乐的场合,就不要唉声叹气。如果身披戎装,定盔贯甲,就应该有凌然不可侵犯的神色。所以明礼君子必须时刻警惕慎重,以防失态于人。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礼记?少仪》 明礼也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上。不要窥探别人的秘密隐私,不要胡乱跟别人套近乎、开玩笑,不要提起别人不光彩的旧事,不要对别人有轻慢戏弄的脸色。 大学之道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