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之一争古 一条子虚乌有南北分界线.docVIP

类型之一争古 一条子虚乌有南北分界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类型之一争古 一条子虚乌有南北分界线

类型之一争古 一条子虚乌有的南北分界线   与其说是南北分界线之争,不如说是经济利益之争。在利益冲动与政绩诱导之下,这些政府公司无非想通过打“分界”牌带来旅游热,给当地带来经济收入和宣传效应。   江苏淮安刚刚宣称要建“中国南北分界标志园”,安徽蚌埠就急不可耐地树起了标志南北分解的“火凤凰雕塑”,河南信阳也不甘居于人后,在全市范围内掀起舆论,号称自己才是最正宗的南北分界线所在地。横贯中国东西的秦岭-淮河一线,传统上被视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在此线上贯穿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四省,其中有很多城市,但以前从来没有哪个城市自称是最能代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典型城市。但现在,一下子就冒出来三个,也许以后还有第四个,第五个......有评论家指出,与其说是南北分界线之争,不如说是经济利益之争。在利益冲动与政绩诱导之下,这些政府公司无非想通过打“分界”牌带来旅游热,给当地带来经济收入和宣传效应。   “在争夺的背后,是巨大的投入,是投资环境的竞争,不但超出了学术界的范围,也早已经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做法。争夺的动力源于利益驱动,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无奈之举。”河南大学社会学教授赵文说。在新浪网的“你如何看待建设我国南北分界标志”的民意调查报告中,89.4%的投票者选择了“不该建,完全是劳民伤财”。有的甚至用“反对”、“扯淡”、“劳民伤财”、“形象工程”等词表示对该行为的不满。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新近就南北分界线之争表态说:所谓南北地域文化并没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地理上从秦岭到淮河是为了研究方便,不能认为它们是文化上的分界线。      江苏淮安:南北分裂的真相      说起王营南大桥,淮安市外宣办的张主任一直很惋惜没有拍下它之前破败的样子。“现在的网友说我们搞南北分裂,这都是因为不明真相。”所谓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只是把在上世纪30年代建的老桥废物利用。   淮安多水,四条河流几乎并行着穿过市区:京杭大运河在城南,运河鼎盛时期曾造就了最繁荣发达的淮安;里运河是从大运河裁弯取直留在城区的一段内城河,出城??后,又汇入大运河,盐河因贩运封建时期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食盐而得名;古淮河也叫废黄河,是黄河泛滥时期夺淮入海的通道,由于泥沙淤积,现在显得很清瘦。   依水而生的城市也就有了大量桥梁。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带我跑遍了几乎所有正在翻修和新建的桥梁,就是没有找到所谓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园”的影子。其实它就在市中心的废黄河上。当地人把它叫做红桥,这是国民政府时期修建在废黄河上的一座人行桥。         一封陌生老教师的来信   58岁的荀德麟步履匆匆地穿过空荡荡的市委大院,即使是周末,他也忙得不可开交。自从进入9月,他每天都只能睡4~5个小时,还要24小时保持手机开通。作为淮安文化名人和史学专家,他必须为政府的各种节会活动赋予文化意义。最近的淮扬美食节、台商投资洽谈会、大运河文化节,以及刚刚结束的洪泽湖文化节,都需要他出谋划策,提供理论支持。   以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出现在媒体面前的荀德麟,实际影响力要强大很多,他同时是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淮安市委主委,各种重大事件理论铺垫的幕后主笔。淮安本是县级市名,隶属地级淮阴市,却在7年前上演小蛇吞象,地级淮阴市被改为淮安市,在更名大会前夜,正是荀德麟通宵赶制1.2万字的铺垫长文,发遍全城,让一次不可思议的更名在文化上站稳脚跟。   2006年冬,市委领导找到荀德麟,让他参谋一件事,一名叫黄希文的退休老教师写信给市委书记,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在淮安建设一个南北分界的地理标志。此前有报道说,淮安是受市民田宗国发在《淮安日报》上的一篇读者来信启发,起了动建标志的念头,其实不然。到现在,他们还不知道田宗国其人,也没联系过他。   荀德麟非常赞成开建标志物,他从文史和风俗角度加以阐释:淮安历史上就是“辕楫交替”之地,有“南船北马”之说,在建筑、饮食、植被、气候、语言、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闻名海内外的淮扬菜,正式既吸收了北方菜系的味重和南方菜系的清淡,可咸可甜,深具过渡风格。此外,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古黄河与古淮河汇为一体,穿城而过,在古淮河上建南北分界标志有独特的代表意义和纪念成分。   建设标志的讨论会议由市规划局主办,荀德麟参加了所有的会议,最开始争论的是选址,到底建在哪:大运河、水渡口、淮海广场、黄河广场等等,参加会议的水利专家、文史专家、桥梁专家和市民代表围绕这些地方展开了激烈辩论,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设计蓝图。有人建议新建一座跨河大桥,在桥中间修一座纪念碑,有人说在河两边修建不同颜色的标志物,遥相呼应,还有人提出在广场树立大型雕塑……事情一直没有定论。   直到一年多之后的2008年春,从连云港市副书记任上调来的新市委书记刘永忠察看黄河广场,看到河里竖着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