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肩负着唤醒社会良知责任
肩负着唤醒社会良知的责任
何谓外宣,何谓内宣?当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时,国际社会无法再一味地固守冷战时期的阵营,很多话题都有了国际意义,比如: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还有中国人民币是否升值的问题等,都已不再仅仅是国内新闻的关注点。
每当《对外大传播》的记者采访外国驻北京的新闻机构时,每每会听到这些外国人提及的是《?望东方周刊》、《南风窗》等,那些有可能仍被我们视为“内宣”的刊物,占据了惜时如金的外国读者的阅读时间。而在这其中《?望东方周刊》又是一本让国内外读者也同样青睐的刊物。
是什么力量让《?望东方周刊》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快速崛起于如林的期刊市场?是什么原因让它在前有独霸了半壁江山的《南方窗》的“围堵”,后有刚刚崛起的《中国第一财经》的“追捕”下,却能在上海,在这个中国新闻业群雄并起之地站住了脚跟,并且让人看到一片光明的前途?他们成功的经验对于从事外宣工作的人来说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为此我们采访了《?望东方周刊》的常务副总编辑韩松。
“我们刊物的成功来源于比较清楚的定位”
《对外大传播》:在办刊之初,《望东方周刊》就打出旗帜――我关注的,也一定是全社会关注的。我们乐见一切美好的价值和权利在东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愿以真实的报道和言论贡献于这一进程――这样的宣言与追求都充满了人文精神和新锐之气。从今天的局面看,你们的追求与结果相吻合吗?
韩松:办刊之初,新华社定的方针就是主流刊物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而且,让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比较有信心,这来源于我们比较清楚读者的定位。
新华社办有许多刊物。创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望》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本以传递权威信息、纵览国内外大势为宗旨的刊物,至今仍是许多中国党政官员案头必备的决策参考读本。但我们当时分析这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在党政干部和“工农商学兵”之外,崛起了一个新兴社会阶层。他们拥有独立见解,渴望创造财富,向往掌握新知,奋力想摆脱旧体制的束缚,这些???群是《望》这样的刊物没有覆盖到的。根据我们做的调查,这部分人最想看到对国内外重大时政和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想了解国家重大政策的出台过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仅靠红头文件和内部传达已经不能与这部分人达成圆满的沟通。
我们曾在沿海做过调查,发现私企老板都在看党报。为什么?他们要从中寻找政策。在《?望东方周刊》之前,有《南风窗》,它是个半月刊,充分阐释党的政策是这个刊物的长处,它的不足是新闻不足,对重大话题涉及不够。而有的新闻周刊社会新闻性比较强,追求的东西比较高尚,但它的时政新闻不够。我们正是寻找了他们之间的一个空挡。
“每组文章都力求发出响亮些的声音”
《对外大传播》:我们最近看到《望东方周刊》策划了一些很有深度的话题,如《欧战60年毁灭与重生》,它让人类站在战争的废墟上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国与国之间能奉行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选题体现了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追求?
韩松:正如你所说的,《?望东方周刊》的每篇文章都有这样一种对主题的追求,每组文章都力求发出响亮些的声音。
我们连续两年的春节专题报道都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过去只要做这样的重头文章,就都是遵从一种思路――贯彻从中央往下的报道思路。而现在我们还积极主动地关注社会和人生。
比如2003春节那一期,我们做的文章叫“穷人过年”。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讲穷人如何过年。之前,我们把所有的记者都派出去了,在寒冷的天气里到街头看下岗工人,春节那么冷的天气,看人家为了挣春节的过年费站在街头唱歌。还有好多人过节不敢回家,因为在家乡欠了债。我们力图通过这样的文章使大家看到,在中国还存在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比较贫困的人们,从而使大家对科学发展观战略理解得更为清楚。用这种最接近中国现实的手法,去讲最真实的故事,刊物出来后让很多人感到震撼,同时也觉得我们的刊物有公信力。
2004年春节,我们做的选题是“过年洗个澡”。洗澡是基本人权,却少有人提及。“小康”、“温饱”这类词频频出现,但又有谁考虑洗澡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一个人邋邋遢遢,连洗澡这个基本生活条件都达不到,如何让他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在我们的文章中,大家可以看到有人花上万块钱洗一次澡,也有人只能一年洗一次澡,不能常洗澡,因为没水,因为穷。做这样的选题就是想引起读者关注――中国实现小康后,穷人过年的泪水与笑声。
还有,我们最早提出“新兴医院神话”和“经济学家为谁代言”等选题,尤其是“经济学家为谁代言”我本人非常满意。原先,大家一致认为经济学家是比较中立的,但现在我们发现有的经济学家仅为社会某一团体代言。
再比如第40期的封面文章:《未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