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加托和他“墙中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加托和他“墙中洞”

苏加托和他的“墙中洞”   苏加托?密特拉(SugataMitra)在位于印度新德里的一座办公楼里工作,与办公楼一墙之隔就是贫民窟萨尔瓦达亚。他是一名教育研究专家,每天透过宽大的玻璃窗看着墙那边的孩子光着脚在泥水里不知疲倦地嬉戏,他常常在想,这些没有上过学的孩子如果有机会接受教育,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改变?   一天,苏加托突发奇想,他和同事们在那面墙上挖了一个洞,把一台电脑镶嵌到洞里,在旁边放上触摸板,并且联上网络,在电脑里装上了网络浏览器。他和同事们心里有很多疑问:这些孩子与计算机交流的语言障碍怎么解决(那些孩子没有一个是会英文的)9我们的机器摆在那里安全吗?会不会有人偷?有谁负责教会孩子使用那台电脑?苏加托相信那些孩子会跑到他们的办公室里来,请求这些“有文化”的大人教他们如何使用电脑。   不久,附近贫民窟的孩子们就发现了它。这些大多为6至12岁的孩子不但没有把这台电脑抢走,反而开始玩起来。一两天之后,他们就自己学会了如何往外拖、往下拉、创建文件和文档,进行其他的操作和浏览互联网。   一周后,最早去碰触电脑的8岁男孩阿迪在教他6岁的妹妹如何使用这台电脑上网,旁边还有很多孩子在围观并热烈讨论。   3个月之后,孩子们已经创建了1000多个文档,访问了迪斯尼动画,玩了网上游戏,画了数字图画并且观看了板球比赛。他们共同分享他们所学到的一切。   让孩子们独立使用电脑这个想法还要追溯到1985年,那时苏加托在新德里教计算机程序,刚花了500美元买了自己的第一台家用电脑。4岁的儿子告诉爸爸他也想玩电脑,苏加托告诉儿子不可以,于是每次苏加托用电脑的时候儿子都站在旁边看着。几天之后,苏加托的一个文件找不到了,“试试敲命令dir/w/p”,儿子告诉他,苏加托果然找到了文件。   一个月之后,关于电脑的使用儿子已经每件事都比苏加托强了,“和很多家长一样,我和妻子觉得我们的儿子是个电脑天才,后天我和其他家长聊了聊,发现他们的孩子也都是电脑天才。”   1988年,苏加托给全国教育委员会写了一份材料,阐明如果给孩子们一台独立的电脑,就能发现特别聪明的孩子,可以挑选出来集中政府的投入来培养他们。但是信件如石沉大海,苏加托逐渐淡忘了这件事。   现在,嵌入墙中的这台电脑和周围的孩子让苏加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是不是因为他们毕竟还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电脑和互联网多少有些了解呢?于是他很快来到印度中部的一个村子里重复这个实验。那是一个很闭塞的村子,没有公路,没有电视,没有人教过孩子们任何的新鲜事物。苏加托把电脑装好后,就迅速来到对面的大树下乘凉。那天的气温是43摄氏度,他感觉皮肤都要着火了。就在这时,第一个孩子过来了,这是一个13岁的男孩儿。他来到机器面前,把弄了一下触摸板,发现屏幕出现了一些变化。过了两分钟,他才明白是自己的操作使得画面发生了变化。他不小心碰到了触摸板上的一个按键,浏览器弹出新的页面。8分钟之后,他已经懂得上网了。后来他还把村子里的孩子郡带到那里,教会他们上网,等到夜幕降临,已经有70个孩子学会上网了。   只是一台镶嵌到墙里的计算机,还有一位孩子的8分钟的探索,就做到了这些?苏加托几乎不敢相信看到的一切,在他所有做过的研究项目中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全超过了这位教育专家的想象。苏加托决定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这个实验,并把它命名为“墙中洞”实验。   有人曾建议苏加托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印地语的操作界面。苏加托摇头,“我不可能把整个互联网翻译成印地语的,他们只能靠自己,我相信他们行。”   一次,他们把项目带到了马丹图斯(Madantusi),这是印度北部的一个村子。那里由于缺乏英文教师,所以当地的孩子都没学过英语。他们同样在堵墙上挖了个洞,把电脑镶嵌到里面去。在那个村子里,到那台电脑旁边去的更多是女孩儿(而在新德里的贫民窟里,女孩儿通常不会去接触这样的东西)。因为没有办法联上网络,他们就留下了300张CD在那里。3个月之后,当他们再次来到那个村子时,孩子们正在电脑上玩游戏,他们看到苏加托的第一句话是,“我们要更快的电脑,要更好的鼠标!”苏加托问他们怎么学会的。他们说,你们只留下这些英文CD,我们没别的办法啊,就自己学呗。苏加托粗略估计了一下,他们已经懂得了约2000个英文单词,虽然读音有误,但是使用得当。像退出(exit)、停止(stop)、文件(File)、保存(save)等单词不但在玩游戏的时候使用,还应用于日常的会话中。看来孩子们假如觉得有需要,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英语。   作为一名教育专家,苏加托常常奔走于印度的边远地区,考察当地的教育状况。每到一所学校,他都会问那里的老师同样的问题:“假如有可能,你愿意到城里去教书吗?”69%的老师给予肯定的回答。看来老师们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