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装饰派艺术上海遗存与复活
装饰派艺术的上海遗存与复活
著名摄影家尔冬强说:“许多人是通过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来了解旧上海的,其实诞生张氏文本的物质化背景从来也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
这份一针见血的认知,是这位职业摄影家二十多年来从事都市建筑摄影的一个文化支撑。从他积累至今数万计的珍贵图片中,你最初会被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所吸引,慢慢地,才能体会出他在努力唤醒一种城市文明的集体记忆。
三月的上海,阳光明丽,在泰康路田子坊内的尔冬强艺术中心,由数十幅照片组成的《迈阿密Art Deco建筑摄影展》开幕了,通过尔冬强的视角,我们可以了解美国迈阿密对Art Deco建筑的精心保护成果。似曾相识的房子令人亲切,在上海有它的姐妹或者孪生兄弟。浮华背后有哪些秘密?也是我们所关心的。
所谓Art Deco(装饰派艺术),脱胎于新旧世纪之交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奠定于1925年以“现代工业装饰艺术”为主题的巴黎国际博览会。Art Deco从非洲原始艺术和东方艺术中汲取了大量灵感和养料,而同时代的各种艺术流派,如立体主义、包豪斯学派、未来主义等都成了推动Art Deco发展的力量。随着全球范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Art Deco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传开来,最终在远离战争、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国落地开花,并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早在二十多年前,尔冬强在梳理和拍摄上海老建筑时,就迷恋上Art Deco,并从对建筑的关注逐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他的早期摄影集《最后一瞥》中就拿出40页介绍了上海Art Deco建筑。从1992年起,尔冬强还多次在世界性的杂志上专题介绍上海Art Deco 建筑,使建筑专家惊讶地看到了中国政府对老建筑的态度。他认为Art Deco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风格,更是与上海近代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翻开《1930年的海关贸易总册》,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江海关在“海关税课”的比例占到全国海关税收的47.97%。上海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出版中心,报刊密集,在传媒业、广告业推波助澜的作用下,有产阶级斗富比阔,中下阶层群起而效仿,在时髦消费主义的主导下,上海又迅速成为消费之都、娱乐之都和远东地区最大的不夜城;华洋杂居、五方杂处,???西方文化在冲突交融中,形成一股现代城市文明的潮流。正是在这样一个当口,以Art Deco为代表的世界风尚裹挟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轰鸣和美国爵士音乐的鼓点登陆上海,Art Deco以其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多元性和艺术和谐感,展示了前卫的审美模式和惬意的现代生活哲学。对于上海大多数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职员阶层以及庞大的市民社会来说,Art Deco艺术风格所营造的现代生活方式,一如好莱坞梦工厂制造的梦幻场景。一场现代主义城市生活的戏剧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隆重登场了。
首先,由美国制造的一系列新鲜玩意,带着现代城市文明的理念大举进入上海城市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
(主要在职员以上的阶层),在生活起居和视觉、听觉上占领了主导地位。Art Deco风格的设计者们带着他们对几何图形交错排列的迷恋和对动感、曲折、圆滑、线条和细节的狂热,将装饰派艺术极度优雅化和时尚化。这种带着Art Deco精神符码的设计思想,犹如一道阳光,照亮了那个时代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层面,从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建筑的设计,到室内装潢、家具、家用电器、生活器皿、服装造型,到音乐、绘画、戏曲、电影等文化生活。可以说,Art Deco艺术风格彻头彻尾地左右着当时上海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在建筑方面,上海Art Deco建筑的设计主要来自于最著名的设计事务所公和洋行的贡献,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和法国设计师P?费色尔也是这一时期最为活跃的人物。在上海的这一拨Art Deco风格的建筑浪潮中,中国建筑师同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设计了一大批时尚摩登的建筑,比如美琪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国泰电影院、百乐门舞厅、恩派亚大楼、聚兴诚银行、大陆商场、大上海大戏院等等。今天,这些建筑依然是城市的地标。
Art Deco对上海城市品格的塑造和市民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使上海市民很早就接触并习惯了西方的装饰艺术,当国门打开后,面对西方文化的涌入,上海人就有了一份从容和选择的主动。
二十年来,尔冬强的照相机镜头几乎锁定了所有上海的Art Deco建筑,还采访到多位著名建筑师或者他们的后人,并收藏了数百件Art Deco风格的器物和家具。经过不懈的努力,《上海装饰艺术派》这本大型画册也在去年底问世,上海的Art Deco遗存隆重地进入国际视野。
2006年春天,尔冬强收集的藏品作为上海Art Deco的代表参加资生堂在东京举行的《生存于都市中的装饰艺术》展览;2007年1月,他携带画册及此次展览的照片赴美国迈阿密举办《上海――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