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部生态安全一场发展与治理博弈
西部生态安全一场发展与治理的博弈
“近几年,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生态面貌发生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好转的巨大变迁。”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委书记白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过去的准格尔旗,曾经受到恶劣生态的困扰
准格尔旗地处黄河上中游,地貌以丘陵沟壑山区为主,境内沟壑纵横、沟网密布,共有大小沟谷2.4万多条,其中黄河一级支流15条,二级支流62条,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5000多万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砒砂岩裸露面积915平方公里,潜在砒砂岩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3万吨/平方公里,被国内外专家喻之为“地球癌症”,界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长期受自然条件限制和诸多因素制约,农业生产起伏不定,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牧业生产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可以说,背倚极度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怀抱先天不足的农业生产条件,在支离破碎的土地上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在荒凉闭塞的梁峁山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准格尔人过去的真实生活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改变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准格尔旗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努力,先后实施了“两翼一体”战略和以“3153”工程为重点的一系列水保生态项目,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解放农业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基础太弱、欠账太多,生态恶化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1998年到2000年,连续三年大旱,准格尔大地荒山秃岭、寸草不生,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再次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和严峻的考验。正因为严重的水土流失、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长期制约准格尔旗发展进步的重要“瓶颈”。此外,由于早期的煤炭开采缺乏规划、乱采滥挖,引起43处、20.9平方公里煤矿火区,对当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一些低端的高载能企业也带来环境污染,使准格尔旗戴上了“黑三角”的帽子。
多管齐下扭转生态恶化局面
面对现实,在经济发展出现可喜局面的准格尔旗,把生态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并确立了“生态立旗”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这条“高压线”谁也不能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
首先,全面推行禁牧舍饲养畜,变索取为不取,突破这个涉及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农民思维模式的艰难门槛,通过主体的主动退出求得客体的自然修复。通过几年的政策约束和观念引导,配合畜种改良、养殖小区建设,生态恶化局面得到了控制,畜牧业也得到了发展。从2000年到2006年,植被覆盖率从46%提高到64%,牲畜饲养量从35万增加到120万。为了保护这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2007年旗委决定专门设立禁牧禁垦办,坚持不懈的推进禁牧舍饲养畜、坚决杜绝乱垦乱牧。
其次,大力推进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采取免费培训、政策支持等措施,引导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务工,通过农民的转出、产业的转移减少生态索取,加快生态修复。“十五”以来,乡镇由过去的27个撤并到9个,村由256个撤并到159个,累计转出农村人口8.1万人,实现了城镇居住人口超过农村的历史性突破,为保护和恢复生态创造了基础条件。2007年,准格尔旗委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进一步将全旗按13.4∶25∶61.6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重点支持优化开发区的基础设???建设和现代农牧业发展,逐步转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设想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由现在的1000多个调整到60个左右,使80%的土地形成无人居住的生态自然恢复区。
第三,创造性实施“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矿区环境治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治理”的原则,采取政府组织、企业投资、专业队伍造林、林业部门验收的模式,吸收企业力量广泛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通过几年的推进,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好转,企业的生态道德和环保美德得到较大提升,关心生态和支持生态的生活理念得到不断深入。
第四,高标准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飞播造林、天然林保护、淤地坝建设等生态水保项目,规划一步到位,项目分年实施,保证国家的项目按国家的标准实施,发挥出国家预期的效益。沙棘、沙柳、油松等防风固沙、耐干旱植物,既治理了生态,又提供了农民增收载体。目前水土治理保存面积达到3500多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一半以上,每年减少入黄泥沙800多万吨。治理区土地利用率由治理前的17%提高到现在的55%,人均收入由治理前的不足千元提高到现在的5000余元。同时,不断创新植树造林机制,实行干部职工捐资、专业队伍造林的义务植树办法,落实“谁造谁有、允许继承转让”的造林政策和民间造林奖励办法,鼓励各种民营主体发展林沙产业,林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1272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4572万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码摄像机-松下-AJ-D965MC说明书.pdf VIP
- 2024年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聚焦四个方面”对照检查材料范文2篇.docx VIP
- 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的推动.pptx VIP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docx
- 软件的项目可行性的研究的报告编写.ppt VIP
- 一种用于处理高硫高砷金矿的提金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ppt.pptx VIP
-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2022精简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一种澳洲坚果种质热敏感等级的精准诊断及其缓解新梢叶片热伤害的方法.pdf VIP
- 全球常见传染病防控概述.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