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陈寿伦理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论陈寿的伦理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三国志》集中体现了著者陈寿的伦理思想。其思想虽然没有跳出儒家封建伦理的窠臼,但是他提出了对平等协调的人际关系的向往,在主张宽、和、忍、柔、勇、直的同时更推崇柔而能断、勇而有谋、直而能温的品性。这些主张对当今处理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陈寿 伦理思想 忠诚 教育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自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后,经孟子、荀子等的发展,西汉董仲舒将其系统化,建立了尊卑、主从关系更为明确的“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陈寿的伦理思想虽未超越儒家封建伦理的窠臼,但他独有的一些主张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关于陈寿及其伦理思想的基本材料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人,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史称陈寿“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后仕蜀为观阁令史,因不附宦官黄皓而屡被遣黜。蜀亡入晋,先因父丧期间使婢女丸药而沈滞累年,后被司空张华举为孝廉,任著作佐郎、阳平令、著作郎、本郡中正、治书侍御史等职,著《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但政治上一直不甚得意,多次遭受贬议废辱。元康七年(286年)病卒,时年65岁。
陈寿一生著作颇丰,著有《三国志》六十五卷,《古国志》三十篇,《益部耆旧传》十篇,又编有《汉名臣奏议》三十卷,《诸葛亮集》二十卷等。但可惜的是,除《三国志》一书外,其余书皆亡佚,《益部耆旧传》今存部分辑录。故研究陈寿伦理思想最主要的第一手材料就是《三国志》。
陈寿生活的时代,正值蜀汉后期和西晋前期。当时玄学虽已兴起,但儒学并未衰退。陈寿师事“为世硕儒”的谯周,而谯周又受蜀中大儒秦宓思想的影响较深,因此,陈寿的伦理观是根植于儒家伦理思想之上的,但又并不完全与封建伦理教条相一致,在某些方面有他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三国志》中有关伦理的论述,虽不能直接作为陈寿的观点,但通过他的记事论人并结合其史评,应该可以看出他所推崇的社会伦理的大致思想。
《三国志》中的“评曰”是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因为陈寿“评”的内容正面而显豁地阐述了陈寿的观点和看法,是褒是贬,直截了当,毫不隐讳。比如:“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陈寿此评将董卓的残暴不仁置于晋以前历史之最,其中“狼戾贼忍”及“暴虐不仁”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直接告诉读者:陈寿反对残暴不仁,并对之深恶痛绝。此外,还有少量的传是以他人的言论作评,体现了陈寿对这些言论的肯定与赞同,也可间接视为陈寿思想的组成部分。
在诸纪传正文中,有许多带明显褒贬色彩的句子。这类句子不是纯客观的叙述,也不是白描,而是融入了陈寿思想感情,表达了陈寿自己的爱憎褒贬,从而间接表达了陈寿的思想。如:“先主与二人(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其中“不避艰险”一语即非客观叙述,而是带有陈寿自己的主观意识,即褒扬关张二人的勤及对刘备的忠与敬。故为人勤、忠、敬既是关张的个性,又是陈寿所赞同的对象。换言之,亦可说陈寿具有此种思想。因而,也可作为研究陈寿思想的重要依据。
上述这些材料,都是管窥陈寿伦理思想的重要线索,也是分析、研究陈寿伦理思想的重要依据。
陈寿伦理思想探析
《三国志》中涉及伦理道德的人物记事及评论有89例,内容关乎忠、孝、仁、义、智等重要的封建伦理道德。本文以此为根据,对陈寿的道德伦理思想作一梳理。
关于忠。忠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忠泛指待人接物的基本之道,狭义的忠主要指忠于君主。陈寿所论的忠应该是广义的,它有以下几个涵义:第一,忠于旧主。关羽在受到曹操的厚待后,仍不忘刘备的旧恩,要“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受到曹操“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的赞扬。对这样的行为,陈寿显然是予以肯定的。第二,敢于直谏。劝谏是臣下的职责,是忠君的一种表现。陈寿表扬了那些敢于直谏,尽忠为国之人。例如高堂隆“以义正谏”、“志在匡君,因变陈戒,发于恳诚,忠矣哉!”顾谭上疏劝吴主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陈寿赞之“献纳在公,有忠贞之节”。对陆逊“虽身在外,乃心于国,常上疏呈时事”,陈寿评之以“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第三,清廉奉公。俭约朴素,轻财洁己,是为政者应当具备的品德。陈寿在《三国志》中大力歌颂恪尽职守,两袖清风的官吏。例如“(田)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虽殊类,咸高豫节”。陈寿尤其对诸葛亮清廉为官倍加赞赏,认为他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家中的一位少有的廉洁奉公的人物。比如诸葛亮曾上表蜀后主,说明自己“成都有桑百株,薄田十五顷”供“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