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中华民族精神成因
试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成因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感。正是由于特定的地域环境、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不断整合创新,使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地理环境 历史积淀 整合创新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所积淀的、持续不断的一种优秀的历史传统,是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被中华各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接受和追求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它是中华文明的精粹和精华,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精神支撑和精神所系。诸如“以公灭私”、“天下为公”的尚公精神;“发奋忘食、乐以忘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崇尚仁义、厚德载物”的雍容大度、包容万物的宽容精神;“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精神;刻苦自励、“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学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那么,作为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历史传统,作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所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有哪些特殊的历史机缘和现实条件呢?
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源有着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条件,这些条件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具体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产生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所处的客观社会物质条件和环境及其现实社会生活;二是中国各族人民用以改造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产劳动、文化创造、政治活动等社会实践;三是中国人民在科学探索、思想创造和思想教育、道德修养等精神生活中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中华民族正是在特有的生存条件、生活环境和历史积淀中孕育了自己的民族精神。
一、适宜农耕文明发展的地理环境
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大地是亚洲大陆的东部。这里东高西低,西部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咯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为骨脊的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由青藏高原往东是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再往东则是以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为主体的丘陵和高原。在中华大地上,长江、黄河等河流由西向东汇入太平洋。中国古代文明就是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产生的。
适宜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成为一个以农耕文明为生存基础的国家,从深层次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许多方面都源于农耕文明,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整体主义的价值观,注重和谐、宽容的思维特点等,都与以农业文明为主体的生活状态极其吻合。
中华民族有着极为广阔的生存扩展空间。我国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态环境优越,尤其是养育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阳光充足,物产丰富。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中生成了对自己所生长的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历史证明,无论内部纷争多么强烈,人口迁徙的规模多么巨大,战争使他们遭受多大的苦难,大自然降临多少严重的灾难,由于中华国土有着广阔的回旋余地,容纳了这些纷争、动荡、流徙和灾难,使中华儿女依然留恋故土。“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1],正是这种中华情结的真实写照。中华民族发祥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环境使中华儿女在地域和心理上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民族观念和祖国观念。
二、相对封闭的内陆型文明
古代中华民族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古代中华文明的中心,东临海洋,北接戈壁、沙漠、干旱草原和森林,南陲系热带雨林、亚热带丛林以及金沙江、怒江和横断山脉,西边为青藏高原,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华民族所居住的这块土地,西南、西北面与一些文化类型有别于中国的国家比邻,由于崇山峻岭、沙漠戈壁的阻隔,与这些国家的接触较为困难。东面的海域又不是内陆海,而是难以横渡的大洋。由于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通过航海与外国沟通较晚才出现。中华民族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位置,周边没有强大的、先进的足以对中华文化造成毁灭性征服和打击的文化,而与西亚、欧洲的遥远距离使中国可以同其文化保持有限联系不致完全封闭隔绝,但又可以避免与异源文化发生大规模的直接冲撞。这就决定了中华文化主要是靠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独立系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古代社会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四周分别是北狄、东夷、南蛮、西戎。北宋石介在《中国论》中说:“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09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动工预算定额说明.docx
- YB∕T6294-2024 锌铝合金镀层弹簧钢丝(报批稿).pdf VIP
- TSGZ6001—201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正文.pdf VIP
-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西藏高考理综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VIP
- 超市经营服务方案.docx VIP
- 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校对版.xls VIP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金色的鱼钩》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