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从苏诗兴象变化看苏轼生命境界
试从苏诗兴象变化看苏轼的生命境界
摘要:苏轼的诗歌与苏轼的人格境界历来备受关注,本文拟从苏轼诗歌个案的细致研究来探索苏轼的生命境界。本文主要选取《游金山寺》为例,通过探讨该诗内在兴象运用的变化与张力,以及另外几首与之密切相关的诗歌在兴象运用上的参照,来发掘诗歌背后苏轼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意味。
关键词:《游金山寺》;兴象;苏轼;生命境界;文化意味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50-02
学术界对于苏轼诗歌的研究内容广泛,方法众多,角度各异,然多为综述、整体式的研究,本文拟以细致入微的笔法,个案研究的方式,选取诗歌意象为研究的切入点,由此来探索苏轼的人格力量与生命境界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意味。本文选择的诗歌是苏轼外任杭州通判途中所写的《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中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该诗有丰富而至妙的意象运用,可见苏轼生命情调诸种,而又可与其多首诗作相映来看,更可印证出苏轼人格生命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我们重视诗歌本身所运用的语词,以及这些语词组合所创造的兴象与情感,在诗歌的凝练与精到中体味文化与心灵。
一
《游金山寺》兴象超妙却又错落有致。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三引吴汝伦评此诗:“机轴与《后赤壁赋》同,而意境胜彼。公诗佳处,全在兴象超妙,此首尤其显著者。”程千帆先生在《宋诗精选》中对这首诗兴象超妙的评价更到细处:“诗题为游寺,通篇寓景于情。其写蜀人远宦,写冬季来游,写金山特色,写登山望乡,都很分明。以下转入山僧留看落日,但以'微风'二句略作形容后,便将难见之??中炬火代替了常见之江干落日,从而抒其所见所感。至于炬火是否江神示意,则更不加以说明,留供读者推想。起结遥相呼应,不可移易地写出了蜀士之远游,而中间由泛述金山,而进写傍晚江干断霞,深夜江中炬火。笔次骞腾,兴象超妙,而依然层次分明。”
具体来看,首句“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将万里程,半生事一笔道尽。”而在如此壮阔而凝练的两句话里更包涵着远宦与家乡之间深远的距离感,并由这样的距离感旋即透出深长的、浓郁的乡愁。此诗写于神宗皇帝熙宁四年辛亥十一月,据宋代王宗稷编撰的《东坡先生年谱》,苏轼大胆谏言,在变革科举等问题上得罪了王安石,之后又被御史以杂事诬奏过失,面对这样的情况,苏轼不曾“一言以自辩”,而是自请外任,最终赶赴杭州任通判。此诗便写在即将到达杭州的途中。由此,《游金山寺》起句便谈远宦”江入海“却遭宦场不顺而引起的乡愁就越显深重了。”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写浪潮击滩,留痕于沙,冬日更显肃杀,乡愁的浓郁被延续。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苏轼在此句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两方面的,即“变”与“恒”:石盘陀随波涛涨落而出没,而这一种出没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恒久不变。于是在这里我们看到苏轼情感上的一个变化,乡愁的蔓延在此受到了控制,轻转到一种自然永恒的大视角,而多了静观的意味。苏轼的此种感情和认知,可由其名篇《和子由渑池怀旧》来做参证: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老僧与坏壁,新塔与旧题,亦是一种“变”与“恒”的大哲理。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宋诗理趣的特点。
而《游金山寺》下一句,“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又再次回到思乡。登高望乡,却是青山绵延阻隔,乡愁又浓郁开来。
山僧进而留看落日,苏轼用高妙的比喻来表达感受:“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陆放翁诗'水纹靴皱风初紧',当即先生诗意也。”苏轼在此诗中以“微风”之“万顷”与“靴纹”之“细”的比对形成的张力写出风之密与波纹之细,而将“风初紧”之感觉更加含蓄地表现出来,其实更可看作是对不安的心情的隐秘表达,而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烘托后半句所表之怅然与疲惫的沉重。“断”与“半”皆为四声重读,在音节上已形成此种沉重。将断霞比作“鱼尾赤”更是高妙,“《诗周南汝坟》:鲂鱼?尾。注:?,赤也,鱼劳则尾赤”。如此比喻更在自然景观之上渲染上人情,也就更加意味深长。至此,前句与后句也在感情上形成巨大的张力,前句表达含蓄而细腻,后句抒张而有力。
这种张力其实统摄了整首诗,形成雄健奇横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普拉提和瑜伽馆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VIP
- 极速60秒.ppt VIP
-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doc VIP
- 项目插花艺术-全校公选课.doc VIP
- 极速60秒的图片.ppt VIP
- 展频IC规格书之 SSDCI1108AF _REV3.1.pdf VIP
- 2024 CCF非专业级别软件能力认证(CSP-S)第一轮真题.pdf VIP
- TCFNA6104-2022 食品安全-月桂叶(香叶).pdf VIP
- 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欢快流畅的线》教学设计 .pdf VIP
- 三水平立井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钢丝绳更换安全技术措施:.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