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临写《兰亭序》现象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名家临写《兰亭序》现象研究

书法名家临写《兰亭序》现象研究-社会科学论文 书法名家临写《兰亭序》现象研究 潘池勇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摘要:通过对近现代及其之前书法名家临写《兰亭序》现象进行梳理,发现很多书法名家都视《兰亭序》为珍宝,表现为雅玩和如痴如醉地临写。有的一生、半生临写,有的终日、半日临写,以此享受笔墨与生活乐趣。同时名家们还临写《兰亭序》馈赠宾客,以此来维系友谊。无论是雅玩性质的缩临还是游戏性质的扩临,都是经意的优秀之作。 关键词 :《兰亭序》;书法名家;临写;现象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16-02 临摹是书法家的基本功,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书法传统的必经途径,同时也是学习经典书法作品技法的捷径。可以说,从古到今的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都非常重视书法临摹。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它尽善尽美,是学书者学习行书必临习的范本。自从《兰亭序》真迹退隐于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后,它的书法美给了唐以后的人们无限的遐想。唐以后留下的《兰亭序》临摹本与勾临本成为历代书法家们争相宝之的珍藏与学习对象。那么,历代书法名家们临写《兰亭序》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一、珍爱《兰亭序》,表现为雅玩式的临写,享受临写《兰亭序》的笔情墨趣 (一)珍爱《兰亭序》的情感表现为展玩、推崇 唐·李世民非常喜欢《兰亭序》,由于李世民的推崇,使书写《兰亭序》的王羲之在唐代的书法地位得以上升到颠峰,同时也使王羲之的书法成为唐代学习的楷模,涌现出了一大批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名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等。李世民常常放置《兰亭序》于自己的座位一侧,朝夕观览、赏玩,即使在舟车劳顿的军旅生涯中都临写《兰亭序》。可见唐太宗对《兰亭序》爱不释手,肯定反复观摹和临写。由于受唐太宗的影响,李隆基也偏爱《兰亭序》,他行书书法取法时偏重《兰亭序》,故而他的书风温文尔雅,韵味十足,在书法史上也是位书法成就突出的皇帝书法家。 到宋代时,赵祯把《兰亭序》视作行书的祖宗,可谓推崇备至。到南宋时,赵构对王羲之书法颇为痴迷,像唐太宗一样对《兰亭序》心摹手追,还常常叫臣下临摹《兰亭序》,同时,也经常展玩、雅赏《兰亭序》。到元朝时,皇帝们为了笼络汉人,也学起汉人文化艺术来,对《兰亭序》也很推崇。到清朝时,满族的皇帝也推崇《兰亭序》,也十分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如康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在自己卧室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阁,用于珍藏三幅自认为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书法名帖以供他随时观赏,后来此阁被乾隆皇帝亲自命名为“三希阁”,而“三希贴”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由于帝王的倡导,清朝出现了很多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帖派书法名家,如王文治、王铎等。虽然帝王书家们日理万机,对《兰亭序》却如此迷恋,可见他们对《兰亭序》的珍爱之情。 皇帝书家们推崇《兰亭序》,书法名家们喜爱、展玩《兰亭序》,原因是《兰亭序》字数多,可以充分展现出王羲之书法变化无穷的魅力。 (二)悠雅舒适临写《兰亭序》,享受生活乐趣 宋人陆游喜欢临写《兰亭序》,其《渭南文集》云:“竹里房栊一径深,……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1]可见豪放的陆游是在享受闲雅、舒适、平缓的文艺生活。晚年临写《兰亭序》不像读《易》等经典著作那样易令人疲惫,而是心旷神怡,是件惬意的文艺活动。明代文征明晚年富裕、闲适,常戏写《兰亭序》以此来安度晚年。文征明长子文彭年老时也学其父戏临《兰亭序》,可见文氏父子的稚气、聪明和狡猾。清代陈奕禧也享受临写《兰亭序》带来的生活乐趣,自题诗道:“临罢《兰亭》墨汁香,闲情一拓到羲皇。蝉声入耳初无着,自觉帘前白日长。”[2] 另外,清代的王澍与书友互相临写《兰亭序》,并在所临《兰亭序》后面题跋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深厚友谊。当代书法家沈尹默临《兰亭序》后也有诸名家题跋,为此还成为一段墨林佳话。以上这种悠雅舒适临写《兰亭序》的文艺生活无不令文人墨客向往! 二、独特的临写《兰亭序》现象:缩临、扩临 缩临本《兰亭序》首先出现在唐朝,也就是常说的《玉枕兰亭》,是褚遂良与欧阳询缩小字体即用蝇头小楷刻在微小的石头上而得名。赵孟頫缩临《兰亭序》,其尺寸为13×32cm,见于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到明清时,缩临《兰亭序》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并有缩临本被收藏,如明代的王世贞就收藏过。明代董其昌缩临禇遂良摹本《兰亭序》,清代翁方纲缩临《兰亭序》并刻于砚台背上,非常精致典雅。这种雅玩性质的收藏与临写,使《兰亭序》作为范本与玩具同时存在。这种“玩而好焉”的态度既表现出书家的风雅,又深得“游于艺”之旨趣。 唐代柳公权放大临写《兰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ad0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