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DID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 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Ⅳ版)中的定义如下: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最基本的特点是,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 。 创伤性生活事件(尤其是受虐) 成长过程中预防能力的习得 逐渐积累的不良因素 分离性因素(包括在意识中无法将个人的记忆、知觉和身份统一,某些遗传因素) 缺乏外部支持等 DID 是一种防御的症状群,创伤、冲突和缺陷均在DID行程中起了作用,创伤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患者使用分裂和分离的防御方式来保留“好的自身”和“好的方式”。分离了不相容的心理内容。 分离是一种人类自发地适应环境的 极端表现形式,即原始性分离。 分离性身份的发展 1 在分离的初级构建性阶段 创伤性经验给儿童造成了经验上的极端状态。 当照管者变得危险或者具有危险性的时候,儿童依恋系统的一致性受到依恋甚至崩溃。“依恋混乱”是分离发展的第一步。 导致儿童使用分离的防御方式。儿童身上离散的个人化“行为状态”同时得到发展。 他们发展起来之后,就能封存那些无法忍受的创伤性记忆和情感,减轻他们对全部心力发展的不利影响。维系儿童与照管者之间的关系。 “照管者与儿童之间受损的依恋与抚育”进一步破坏儿童整合跨情境经验的能力,加剧了分离。 分离性身份的发展 2 在分离的次级构建性阶段 那些离散的个人化“行为状态”经过发展,形成了具有各自特性的替身。 儿童以此就能管理和应对各种生活事件。 这一阶段,对DID的形成非常关键。 3 替身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各自脱离并不断发展,最终形成DID。 以上出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心理病理机制和临床评估》 王铭,江光荣 华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有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加强安全感,稳定感,使病人足够坚强,面对创伤性经验和人格问题.对人格系统的发掘是为了计划以后进一步治疗. 第二阶段,帮助病人回忆痛苦的经历,将对丧失和创伤的痛苦体验表达出来. 当病人分离性症状原因被解除后,治疗进入最后阶段.这时对病人的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进行连接,整合和修复. 有些整合可以自发实现,但大多数需要对人格进行重新组合和构筑,或者必须借助想象和催眠促成.整合完成后,病人还必须对其余留进行治疗. 诊断标准 A 、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 状态(每一种有自己相对持久的感知、联系以及思 考环境和自身的方式)。 B.至少有两种身份或人格状态反复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 C.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 D.这些障碍不是由于物质的直接的生理作用所致(如,酒精中毒时暂时的意识丧失或混乱行为)或一般的医学情况(如复杂部分发作)。 * 人格分裂 之 心理动力学派观点 照管者 儿童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