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背诵观书有感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pptVIP

《课外古诗词背诵观书有感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背诵观书有感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景物形象 景象: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情中景) 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1、 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 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刻画了一个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的形象。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一句“古道西风瘦马”勾勒了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 “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望者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并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 如:白居易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如:张养浩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杜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李白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如: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形象。  如:辛弃疾《破阵子》 (4)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破阵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送友人》 如:岑参《逢入京使》 如:崔颢《黄鹤楼》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考查角度: (1)把握形象的特征; (2)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3)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考试题目: (1)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形象?为何描写这一形象? (2)诗句刻画了什么形象? (3)请结合诗句,概括XX形象。 …… 应考策略: (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诗人自己,这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找到描写形象的相关词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 (4)结合诗歌内容,用精练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5)结合诗歌内容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6)尽可能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常见意象归纳举例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一个意象?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