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秋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原始农耕生活 怎样认识原始居民的定居生活?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重大意义: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冬季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保暖。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温暖湿润,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例题】如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因此说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原因是自然条件的不同。答案是A。 对应训练 1.黔东南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将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挡风保暖的半地穴式房屋建筑的是( ) A.山顶洞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和收获水稻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饲养猪狗等家畜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B B 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已经掌握盖房技术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1.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大汶口人 2.“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B C 3.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 A.距今约170多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D 4.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C.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5.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 D.烧制彩陶 D A 6.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 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猪肉 B.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 D.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 7.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 ②种植水稻 ③住干栏式房子 ④挖井饮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C D 8.在下列氏族公社人类遗址中,地理位置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文化遗址 B 9.这是在一个部落遗址中出土的骨耜(下图),用它挖土,既可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使用它的原始人类是( ) A.半坡居民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 D 10.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根据所学知识,下面哪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 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 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 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C 11.在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河姆渡人的劳动生活进行想象描述。小明作了如下的描述:在阳光明媚的一天,一些河姆渡人挥舞着手中各种各样的打制石器,正忙着在农田里种植粟;在半穴居式的房屋里,一些妇女正在做陶器,屋里的地面上,摆放着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好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啊! 请将小明所作描述中的错误之处找出,并改正过来! 错误1:______________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改正为:__________ 错误3: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 错误4:_____________改正为:___________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粟 水稻 半地穴式的房屋 干栏式房屋 彩色陶器 陶器 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秋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33张PPT).ppt
- 2017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 (共34张PPT).ppt
- 2017年秋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34张PPT).ppt
- 2017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共22张PPT).ppt
- 2017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27张PPT).ppt
- 2017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2016)习题课件第19课 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17张PPT).ppt
- 2017年秋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之基础知识巩固(共23张PPT).ppt
- 2017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 (共24张PPT).pptx
- 2017年秋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复习课件之基础知识巩固(共40张PPT).ppt
- 2017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共43张PPT).ppt
- 2017年秋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共23张PPT).ppt
- 2017年秋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共22张PPT).ppt
- 2017年秋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25张PPT).ppt
- 2017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2016)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共27张PPT).ppt
- 2017年秋粤教版九年级政治上册教用课件第一单元1.1第2课时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共16张PPT).ppt
- 2017年秋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4张PPT).ppt
- 2017年秋粤教版九年级政治上册教用课件第一单元1.1第1课时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共19张PPT).ppt
- 2017年秋粤教版九年级政治上册教用课件第一单元1.2第1课时 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共16张PPT).ppt
- 2017年秋粤教版九年级政治上册教用课件第一单元1.1第3课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22张PPT).ppt
- 2017年秋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共23张PPT).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