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文言文专题一 古文中“渔父”意象.docVIP

新文言文专题一 古文中“渔父”意象.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文言文专题一 古文中“渔父”意象

新文言文专题一 古文中的“渔父”意象   淡泊磊落的渔翁形象,是中国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渔父”这一遗世独立的隐逸意象,在中国古诗词中灼灼闪光。从先秦《诗经》“??竹竿,以钓于淇”到清代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两风江上作渔竿”,横亘两千多年,“渔父”形象,一路郁郁葱葱、浩浩荡荡,其生命力之蓬勃令人感叹。分析梳理古诗词中“渔父”这一意象的内涵及其嬗变,对欣赏我国古典诗词很有帮助。      寻根溯源      《吕氏春秋》记载:“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 这是政治意义的渔父。大概最早从这里开始,渔父“垂钓”总和微妙的政治目的有关联。《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逃到江边时,一位等他已久的渔父“渡之千浔之津”,不仅为绝其心中“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的担忧而“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更为坚守内心人格尊严和精神信仰而殉命,这是隐居的侠客义士。他开启了中国传统文人归隐山林,坚守德操,拒绝世俗,追求至情至性人格的精神之门。   “渔父”意象根基深厚、沉淀丰富。文学意义上的“渔父”意象是由庄子、屈原这两位先后生活于同一时代的大家,在各自的《渔父》篇中不约而同创造出的。屈原在楚辞《渔父》中描绘了一个与自己意见不同的渔父,这是一个随波逐流、和光同尘、善于变通的渔父,有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爽朗豁达。而庄子《渔父》一文中的渔父是个懂“道”的人,他着了道袍,是圣和道的统一体。他批评了孔子的礼乐仁义等主张,指出只有“道”才是为人处世、治国安邦之妙方。   虽真伪尚有争议,但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两篇美文,一副梗概,两种立场,突显出了一个形象。两个故事有着巧妙的相似,不谋而合地将“渔父”意象塑造为淡泊、超脱、遵循时命、顺应自然的隐逸符号,通过“渔父”这一特殊的中心人物形象,以独特的视角映射出以儒、道文化为背景的古代隐士风范,使“渔父”意象从一开始就深入人心,成为了超脱旷达、逍遥隐逸的代名词。甚至连一言不发、?乃而去的动作,从古到今都如此相似。      阅读链接      【古文中???“渔父”】   庄子?渔父篇(节选,有删改)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曲终,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   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问舍所在,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 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1.“学识如何观点书”,请用“/”为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客 曰 吾 闻 之 可 与 往 者 与 之 至 于 妙 道 不 可 与 往 者 不 知 其 道 慎 勿 与 之 身 乃 无 咎 子 勉 之 吾 去 子 矣 吾 去 子 矣   2.请结合语境推测下面文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孔子愀然曰 愀:_______________ (2)忠贞以功为主 主:_______________   (3)事亲以适  适:_______________(4)自然不可易也 易: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下划线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右手持颐以听 饮酒以乐   B.真悲无声而哀 而身教之   C.世俗之所为也 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   D.其用于人理也 禄禄而受变于俗   4.请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_________________   (2)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_________________   (3)惜哉,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   5.渔父向孔子提出的“真”主要有哪些内容?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   6.“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这一细节描写,对渔父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    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