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起始阶段“解决问题”教学策略.docVIP

浅谈小学起始阶段“解决问题”教学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小学起始阶段“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起始阶段“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把以前的应用题“纯文字化”的表述形式变革为以图画、表格、情境图、表演、操作等形式呈现,以“解决问题”的模式教学。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克服学生机械的理解应用题,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述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新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渗透现代数学的原始生长点为基本线索,呈现解决问题的内容,整体编排体系相对比较松散。从例题到习题跳跃性大,练习较多出现例题未出现的题型,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解决问题”的启蒙阶段,而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涣散,生性好动,对于学习数学实际问题这类比较枯燥的内容,再用传统的“灌输式”会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至关重要。那么,针对低年级学生,怎样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起始阶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变挂图为故事,激发兴趣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实践证明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童话故事,能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从数学知识的本身魅力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化抽象为形象,把单调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事物。天真、爱幻想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美丽的童话故事也是他们乐于和愿意思考的学习内容。我在教学“解决问题”中,就尝试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教学。   例如:在教学“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时,我先出示一幅猴妈妈和小猴摘桃子的挂图,然后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故事。   师述:秋天到了,果子熟了,猴妈妈带着小猴来到自家的果园里,小猴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大大的桃子,高兴极了,赶紧帮妈妈摘桃子,一口气摘了23个桃子,小猴这时有些口馋了,真想吃一个桃啊,这时妈妈说:“我给你出道题,如果你答对了就奖你一个大桃子。”小猴开心地答应了。妈妈问小猴:“你知道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小猴想了半天也答不出来,可急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吗?   生答:愿意。   师说:谁先来帮助小猴?   生1:35个。   师问: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1:猜的。   师问:你到底猜的对不对呢?要知道确切的数据还要知道什么呢?   生2:光知道小猴摘了23个桃是不能算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的,还必须知道现在树上还剩几个桃。   师:(出示树上的桃子,让学生数一数还有5个桃。)再怎么办呢?   生答:把摘下的23个桃和树上剩下的5个桃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有几个桃。   师问:怎样列式?   生答:23+5=28(个)   在教学中,原来出现的这张挂图是一个简单静止的画面,学生觉得很单调,他们的注意程度自然降低。当我把这张挂图编讲成故事后,挂图变活了,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很快就找到了,解题方法也就变得简单了。      二、变文字为活动,主动探索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教师要努力地将数学教学,尤其是不易物化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动口、动脑、动手,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中,例题是这样的“女孩一把抓了8个花片,男孩一把抓了13个花片,问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几个?”   这一题传统教学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几个”就是求13和8 相差多少,用减法算。而我在教学中就把题目文字转化为学生的亲身体验,给学生准备好了一定数量的红、蓝花片,明确要求后让同桌的两位学生之间展开活动,然后根据两人抓得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想办法比较哪种花片抓的多,多几个?在全班交流中许多学生都发现了只要把红、蓝两种花片一一对应排列整齐,就能看出哪种花片多,多几个了。这种“排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