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白菜”考验谁智慧等
“大白菜”考验谁的智慧等
2006年风调雨顺、政通人和,京郊大白菜顺理成章喜获丰收,但种菜的农民朋友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由于“丰收”,使得菜价一落千丈,跌到了几分钱一斤,菜农辛苦数月却根本收不回成本。与其赔钱卖菜,还不如让它烂在地里――不得已,很多菜农只能含泪看着大片大片的白菜“暴尸荒野”。
有媒体就“贱白菜”问题采访了某相关政府部门人士,得到的解释也颇为“市场经济”,“原因和去年大白菜价高有关系,去年2角,农民效益还可以,于是今年增加了播种面积。”该人士还语重心长地提醒农民朋友:种菜不应盲目。
其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丰收悖论”在我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全国“首善之区”的北京,其郊区尚出现了白菜烂在地里的悲剧,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就在几个月前,陕西芹菜遭遇了与北京白菜同样的命运,“丰”了却没有“收”。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诚然,种菜不应盲目,有道是:市场经济有风险,农民种菜须谨慎。这话说起来轻松惬意、高瞻远瞩,但农民朋友要达到这要求却难上加难。我国农村的信息渠道还非常闭塞,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还相对偏低。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农民朋友或许能做到谨慎,但远未达到“合理配置、把脉市场”的程度。即使农民悟透了不能一窝蜂种植某一品种的真理,但受制于信息成本的高昂,仍难做到“不盲目”――总不能指望农民拎着手提电脑,去做种植前期的市场调研吧。
那么,谁应该担负起帮助农民进行市场调研和指导播种的职责呢?在计划经济时代,大白菜是普通市民过冬的“当家菜”。那时为了保证需要,北京市甚至专门成立了“大白菜办公室”,以协调白菜供销。而今,我们在市场经济的洪炉中锤炼了十数年,大白菜从供应难到没人要,也算是一种进步。然而,这决不是说我们就应眼巴巴看着大白菜烂在地里,看着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民朋友伤心欲绝。有关部门在“菜烂了”之后才冠冕堂皇地说什么不要盲目,于事何补?何不在播种之前,相关农业部门就组织力量对市场形势进行判断,对农民进行必要的指导,防“增产不增收”于未然呢?
政府的职能不仅在于管理,更在于服务。然而,目前有些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却仍停留在口号上。2006年夏天,陕甘地区西瓜大丰收,但农民却陷入了卖瓜难的尴尬境地,这才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西安农业局向全体市民倡议多吃西瓜帮助瓜农,蓝田县委书记动员每个干部消费西瓜100斤,甘肃省某县委书记亲自上街吆喝卖西瓜……这些举动被媒体称为“爱心行动”。这在一定程度表明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但这种服务显然流于形式,难以解决农村盲目生产的根本问题,对农民的帮助杯水车薪,甚至有作秀之嫌。政府享有天然的资源信息优势,理应具有强大的市场调研和调配能力,也毫无疑问担负着对农民进行作业指导的职责。与其做事后诸葛亮,还不如事先把指导工作做到家,那才是爱民之心的真正体现。陕甘地区的“政府卖瓜”现象,真不知道是当地政府的勤政爱民,还是懒政失职?
农村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达到共同富裕,走进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提出也有一年了,这口号的内涵决不是号召帮农民多消化几个西瓜,多吃几斤白菜,或是对农产品的滞销作无用的惋惜和空洞的理论教化,而在于多做实事。今年,还种不种大白菜考验的不是农民的眼光,而是政府的智慧。
房地产“限外令”有必要迅速解冻
东方愚
有迹象表明,2006年7月我国关于限制外资炒房的“171号文”,目前在多个城市有松动苗头。凯雷基金一口气吃进上海110套别墅,加拿大三五集团、美国汉斯、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海外投资机构与开发商也已在华南、华东正式进军房地产业。业内人士判断,上海等城市沉默多时的海外基金购房潮将重新回暖。
限不限外其实是个伪命题。“限外令”出台之前,外资入主内地楼市已面临许多障碍。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利益需求,房地产开发商都更愿意与当地权势投资群体结盟。这是中国经济转轨中权力资本化与资本权力化的表现形式。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贺铿做了一回“皇帝的新装”中敢于说真话的小男孩儿,直言官商勾结是地方房地产调控不力的硬伤。
直到现在,关于通过“限外”来抑制房价的做法,坊间仍然有赞同与反对两种声音。不过,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外资基金并没有冷静观望,而大都选择绕道而行。比如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均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分别参股上海徐房集团与珠海一大型民宅项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中国楼市利用外资金额上升到了259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46.6%。看来,外资增加投资中国楼市是大势所趋,并不会因为一纸限令而畏缩不前。
面对中国楼市这块大蛋糕,外资虽然面临着准入问题,但他们更在乎投资的风险与收益。要知道,外资大都不是来玩游击战的,而想做长线投资,将来拿着项目到海外上市什么的。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