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一般方法和途径
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摘要:古典诗歌的欣赏,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但多数人仅限于搜集已有的欣赏材料,不去探究,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古典诗歌的欣赏,从方法、途径上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同仁们交流。
关键词:古典诗歌欣赏;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24-02
古典诗歌的欣赏鉴赏应做到三看、三把、三理解、一路径。
一、看标题、看作者、看背景
(一)看标题。标题往往是诗作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提炼,看标题一般能把握诗作的内容及分类。如杜甫的《客至》,从标题上一下子就能看出是叙事类诗作,记述客人到来时的情景及作者的心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看标题就是怀古咏史诗,借古事古人来抒写个人遭遇及年老不得志的愤慨之情。平常写作时要求拟一个好标题,即所谓的“题好文一半”,赏诗时也理所当然应先看标题,在标题的引领下,自然会对全诗内容及情感能够全面把握,对相关问题能够进行深入分析和体悟。
(二)看作者。不同的作者处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思想境界、人生抱负和情趣爱好。“言为心声”,作者的一切情怀都会寄寓在其文字中。如王维一生悟禅,半官半隐,追求一种闲适恬静的生活,他笔下的山川天地、花草人物,都带有空灵之性,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以清新优美的意象创造出恬淡、幽静、空灵的意境,传达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山居秋暝》、《过香积寺》等。杜甫一生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一生处于社会的动荡和人生的多难当中,虽处境艰难,但他胸怀家国黎民,他的诗作不仅表现个人际遇的困苦,更传达出他的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因为胸襟博大,其诗作意境在沉郁中更显雄宏,如《登高》、《旅夜述怀》等。因此,要品味诗作的深味,必须要了解作者的一些生平、经历和思想。
(三)看背景。好多诗作,如果不看写作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际遇,是不能够完全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意义的。李白的《蜀道难》不知晓背景,就不知晓李白竭尽笔墨突出“蜀道难”的用意,那么也就不可能知晓其“言其险更著其戒”的深义,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前夕,各处军阀有伺机据险反叛的狼子野心,李白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洞察到这一切,他向统治者敲响警钟――“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告诫统治者应有防备之心。因而特别是一些关系到重大社会主题和个人境况的诗,一定要结合诗作的背景来赏析,背景一般在注解①中会有交代。
二、把基调、把诗眼、把形象
(一)把基调。几乎每首诗作都有其基本的格调和情调,或高亢激越,或豪放雄宏,或悲壮慷慨,或愉悦明快,或恬淡闲适,或清新自然。把握住基调,就能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及情感脉络,把握住诗作的主旨。基调的把握应从诗句营造的氛围中整体感知,如李白的《将进酒》可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感知诗歌的激越豪放,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感知一些伤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中感知诗人的豪迈和旷放,也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中感知诗人心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有志难展的悲愤和无奈,因此,可将《将进酒》的整体基调定格为豪放旷达而激愤。
(二)把诗眼。诗眼就是诗作中最能揭示主旨和最能表达人物情感的句子。只要能把握住诗眼,诗歌主旨、人物形象等的把握便可迎刃而解,这可以说是总体把握诗歌意义的一条捷径。李白《峨眉山月歌》的诗眼为最后一句 “思君不见下渝州”,前三句写月影随形,这峨眉山月在李白的心中是那般的有情有意,与人依依不舍,再看下文,这“月”却原来是他寄托思友之情的一个意象而已,此时便可知晓《峨眉山月歌》并不重写月,而是借月的不舍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多么可爱的一轮“山月”啊。《春夜洛城闻笛》最后一语点破“谁人不起故园情”,可见这诗眼明确告诉我们笛声引起身在异乡之人的思乡之情,是一首乡思之诗。
(三)把形象。诗歌往往通过形象的塑造表情达意,是形象的艺术。诗歌中的形象包括诗作中的意象、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诗人)形象。诗人要么借助意象营造氛围,创造意境,借景抒情,要么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塑造的形象中融情入景,要么把自己的品格追求寄托于形象中咏物写志。因此,把握形象是诗歌赏析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对于形象的准确把握,我们可以从作者借用的意象把握入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一开始便紧扣诗题“旅夜”写景,首联“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中有两个意象“夜”和“舟”,是作者突出的重点,人在旅途,“夜”是清冷的,“舟”是孤独的,再加上“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让人深切感受到羁旅之中的诗人孤寂、穷困和悲伤的形象,空旷漆黑的星夜中,凄清无垠的江面上一叶小舟孤独的漂泊着,作者孤苦病弱,居无定所,飘零流浪的晚年惨境便跃然纸上,作者悲苦愁怅的形象便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