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理论基础(简).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临床心理学理论模型 临床心理学的理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 正如著名心理史学家波林所说:“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 潜意识模型 潜意识决定论 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主宰。 人的心灵分成三个层次: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意识: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心理现象; 前意识: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潜意识: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 梦的理论 梦是人类愿望的变相满足 梦境的两个层次:显性梦境,当事人能够回忆起来的梦境;潜性梦境,当事人不能回忆的隐含重要意义的梦境。 梦的加工:象征化、浓缩、投射、视觉化 本能论和泛性论 生本能 死本能 性本能(libido) 人格理论 人格分成三个部分 本我(id):代表本能,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结构,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代表理智,人格中的意识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代表道德与良心,遵循至善原则。 性心理发展理论 口唇期:出生到2岁 肛门期:2-3岁 性器期:3-7岁 潜伏期:7岁到青春期 两性期:性成熟以后 幼年的情结决定论 早期经验对心理健康和人格成熟的影响 恋母情结:Oedipus 恋父情结:Electra 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 自由联想 析梦 移情 阐释 早期三巨头 Freud-Jung-Adler 阿德勒主要观点 自由意志人性本质观。人是理性动物,在自由意识支配下,决定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自卑与超越。自卑感是指面对困难情境时,由无力感和无助感交织成的一种无法达成目标感到“我不如人”的失望心态。追求卓越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内在动力,指在心理上力求展现自己,使自己表现得完美,从而克服自卑感。 生活格调。大约形成在4-5岁之间。 荣格主要观点 两种潜意识和原型。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原型,人类在种族演化过程中长期留传下来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原始意象。anima,animus,persona,shadow,ego 人格类型:外向(extraversion)/内向(introversion),感觉(sensing)/直觉(intuition),思维(thinking)/情感(feeling),判断(judging)/知觉(perceiving) 华生5大主张 (1)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而非意识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客观观察与测量,而非主观内省 (3)心理学的目的在于预测行为与控制行为 (4)环境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控制环境因素就可以改造人的行为 (5)研究动物行为所得到的原理,可以解释人的行为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al stimulus):食物 无条件反应( unconditional response ):唾液 条件刺激( conditional stimulus ):铃声 条件反应( unconditional response ):唾液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 消退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班杜拉的行为主义的特点 (1)只研究人类行为,不研究动物行为 (2)解释行为不仅重视外显行为,而且重视内在认知因素 (3)除研究个体行为外,更研究个体在团体情境中的社会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 (1)替代学习(vicarious learning);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学到的行为,主要经过观察学习的历程,从观察别人的行为经验获得新经验的学习方式。 (2)模仿(modeling):个体在观察学习时直接仿照别人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行为。 行为治疗的原则 强化(reinforcement) 消退(extinction) 示范(modeling) 塑造(shaping) 具体方法 系统脱敏法 满灌疗法 厌恶疗法 自我调整法 生物反馈法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立。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该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主张心理学研究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如动机、欲望、价值、幸福、幽默、情感、生活责任、生命意义、爱情、嫉妒、仇恨等,这些真正属于人性层面的问题。 倡导以人为中心,关注人性中积极的方面,满足人的各种层次需要,发掘人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性;二是淡化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 罗杰斯的人性观 Thompson Rudolph (1992) 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因而是值得尊重的; 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权利自我指导自己的自我实现,并且只要给他机会,都能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