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

考古与文物 1988年第5、6期 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 戴 应 新   中国玉器饮誉世界,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地下的发现不断充实和更新人们对这部史书的认识,同时也促使我们对它所反映的礼制进行探索。   本文介绍的石峁玉器共127件,编号SSY1—SSY127,是陕北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玉器的一部分,为笔者1976—79年在该遗址调查试掘时征集所得,现珍藏于陕西省博物馆,其中19件发表于《考古》1977年3期(1),引起中外学人的关注。 一   石峁玉器形制多样,色彩绚丽,有黑、青黄、红、深绿、碧绿、紫、灰、白诸色,玉质温润缜密,光泽灿然,晶莹可爱,在同类遗址中实属难得。可惜“生不逢时”,出土于十年浩劫之际,绝大多数被当作玉料卖给了高家堡农副公司,据负责收购的段同志说总计有两大筐,不下四五百件,且都是质料精美者,我们征集的是其中未相中的那部分而已。真是“黄钟毁弃”啊!   现存这批玉器,计有牙璋、圭、斧、钺、戚、戈、刀、璧、璜及艺术雕刻。有几件玉器显然是其它器形改制的,还保留原器形的某些特征,兹分述如下:   牙璋 28件,编号SSY1—SSY28(图一,2)。墨玉质,油黑如漆,惟刃口薄处色较浅呈深茶色。器表有水蚀斑垢。形似铲,首部岐出如两个齿牙相对,或内凹成月牙状,刃在里侧。体扁平而长,柄作方形前方正中透穿一孔,末端一边往往斜行。柄体连接处向两侧突出体外,有的还附有齿状侧饰,除SSY17号刻有阴线花纹外,其余均为素面,首部和体与柄结合处最宽,体干平视呈亚腰形,只有SSY15号璋的首部反比柄部为窄。 图一   SSY10、13、15号璋刃鲁钝,SSY18号璋刃口稍浑圆,仅比其外侧的扉棱薄些,没有开刃,由知璋牙的刃只有某种象征性意义而无实用价值(图版壹,1)。 1.牙璋   圭 9件,编号SSY71、74、75、76、77、78、79等。分别由青玉、墨玉、黄玉、绿玉和鸡骨白玉磨成,方首或两角略圆成弧形(图版肆,2、图一,13)此即吴大澂《古玉图考》所谓的镇圭和琬圭。刃钝,体扁长,一端穿一到二个圆孔,孔端窄于首部。 2.圭   SSY29号圭斜刃薄锐,体干特长呈亚腰形,而且不大对称,乃牙璋所改制(图一,10)。缘璋齿牙薄脆易折,而玉珍贵,故主人将其体干与柄部的界线磨去,改制成圭而赋予新的意义,另派了用场。SSY30号圭首部内凹有刃,孔旁侧缘有一豁口,也是牙璋改作的(图一,6)。   斧 1件。编号SSY44。蛇纹石化栏杆岩磨成,色彩斑烂。方刃,弧背,刃部稍宽,两侧甚长,近背处纵穿二圆孔(图版壹,4)。 4.斧   钺 5件。编号SSY46、47、48、49、51。黄玉质呈蒸粟色,隐隐透出云朵形和烟丝状纹理,有透明感(图版肆,6)。刃部稍宽而钝,作弧形或斜弧形,背平直,体扁平近方形,穿一孔或二孔。 6.钺     戚 1件。编号SSY45。黄玉质有云烟纹,弧刃两角微翘出体外,平背,两侧近直各有两组齿饰,近背端穿前后相对的大小孔各一个(图版壹,5)。 5.戚   戈 3件(编号SSY118、120、121)118号戈为赭色并布满紫点,前锐后方,援内无分界,无孔,仅具戈的形状(图一,8)。120号戈为灰色隐透黑色斑点,长援无胡,单刃在援下缘,方内与援无分界,正中穿一大孔,近末端有一小孔。121号戈系墨玉质,长援方内,援上下有刃,双刃向前折聚成锋,援身扁平无棱脊,援与内有明显分界。内中有一穿(图版肆,3)。 3.戈   玉刀 近40件(编号SSY57、59、60、61、62、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97、98、99、100、101、102、103、104)。依长宽比例,可分为:   宽短型,长约宽的一倍左右,长度在20厘米以下,如SSY105—107的三件刀(图版壹,6)和SSY97—98的两件刀(图版肆,5)皆属之。青玉质,长方形,刃微向外凸成弧形或向内凹,也有的无刃,有刃者背平稍厚,两侧不完全对称,刃比背稍长,近背处横列二孔或一端正中穿一孔。 6.刀 5.刀   中长型 长度在20—25厘米左右,宽为刀长的1/3或1/4,如SSY89、90、91、93号刀,平背刃微内凹,两侧不对称,一头稍宽,近背处穿2—3孔(图一,5)。SSY89号刀近一侧正中穿孔较大(图一,8)。SSY91号刀亦有一大孔(图一,4)。   窄长型 墨玉或青玉质,长度在30厘米以上,最长达54厘米,如SSY82、83、84、85、87、88、92、95和96号刀皆是(图一,1)。宽度约为长度的1/4—1/6。背短平直而厚,刃部薄长微有弧度,穿3—5孔。其中SSY83、84、85、97号刀靠近一端的正中穿孔较大,与近背处的一孔接近,吴大澂把这种刀定名为“毊”,说“其三孔之外又有一孔何也?曰:此系俎之孔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