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a5+7高原地面总体输送系数、地面通量及高原气象研究进展(LASGamp;高原所报告)《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六、高原积雪异常对地面热通量和地面加热的影响目的:研究高原积雪通过地气间通量交换影响区域大气的过程和机制,因为雪盖的低导热率可以改变地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 积雪作为一种重要的陆面强迫因子,对大气具有冷却作用,其机制为:积雪初期,雪盖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增加,使地表吸收的能量减少;积雪融化时,融雪也要吸收融化热;积雪融化后,融水导致的湿土壤和大气发生长期相互作用,地表向大气输送潜热,同时将使地表面冷却,导致地表向大气热输送的感热减少。 根据近十年高原降雪和积雪资料,选取1996/1997为少雪冬季(或称少雪年),选取1997/1998为多雪冬季(或称多雪年)。冬季: 多雪年的感热通量出现程度不同的减小,在积雪异常显著的多雪年净长波辐射也明显减少,例如那曲和林芝。但总体而言,高原地面热通量(即地面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总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净长波辐射通量)在积雪明显异常的地区(如藏北的那曲)是显著减少的。 图15 少雪年(左边空白柱)和多雪年(右边网格柱) 高原冬季地面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总量的对比 Lhasa:拉萨 Nagqu:那曲 Rikeze:日喀则 Lingzi:林芝 基于AWS资料的青藏高原地面总体输送系数和地面通量的研究李国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一、引言 本研究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藏高原地面热量和水份平衡观测试验(1993.7—1999.3)在青藏高原获得的近地层梯度观测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包括积雪资料),(1)应用近地层通量—廓线法计算了高原的地面总体输送系数、地面感热和蒸发潜热通量,分析了它们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2)利用土壤热通量的实测资料和经过订正的辐射实测资料,对高原地面热源和热量平衡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3)对比分析了地面感热、潜热和净长波辐射在一个多雪年(1997/1998)和一个少雪年(1996/1997)的变化特征,讨论了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高原地面过程特别是地面加热的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细致了解青藏高原的地面热源性质、构成和强度变化规律,深入认识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特别是热力过程)以及在亚洲季风系统中的作用,改进全球气候模式和天气预报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陆面参数化和地面热量平衡方案。 图1 6个自动气象站在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示意图 Table 1.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background at four sets of AWS Station Lhasa Rikeze Nagqu Lingzi Longitude (°E) 91°08? 88°53? 92°04? 94°28? Latitude (°N) 29°40? 29°15? 31°29? 29°34? Altitude (m) 3649 3836 4507 2991 Topography Valley Basin Plateau Valley Background City Suburbs Countryside Countryside 二、资料 资料特点:观测要素齐全,观测间隔短,资料连续性好,持续时间长(高原首次) 东部和中部(简称东部):拉萨、日喀则、那曲、林芝, 1993年7月 ~ 1999年3月 地上部分:挪威产AANDERAA 间隔:10分钟(1993年7月~1994年7月上旬), 20分种(1994年7月中旬以后) (1) 2.5m,5m和10m高度的平均风速,其中5m从1995年7月起移至1.5m (2) 10m高度的风向 (3) 10m高度的阵风风速 (4) 2.5m,5m,10m高度的气温,其中5m从1995年7月起移至1.5m (5) 10m高度的相对湿度 (6) 辐射: 太阳短波辐射, 向下总辐射,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和向上总辐射 (7) 降水 (8) 地面气压 三、计算方案总体输送系数的计算(廓线—通量法): 根据层结稳定、强稳定、不稳定,采用3种不同形式的廓线函数关系式。 对稳定、不稳定层结,采用Byun 得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h4 投资相关管理1 财务相关管理 .ppt
- CH4 概要设计 经典软件工程PPT 知识讲稿.ppt
- ch4 汽轮机的凝汽设备 汽轮机原理 教材.ppt
- ch4 第四节 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 知识基础 .ppt
- ch4-5 第四章 触发器习题 数字电子技术 知识基础 .ppt
- CH4-6ed 网络层 网络原理教材.ppt
- CH4-6ed 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教材.ppt
- ch4-无线通信技术 知识概述 现代通信技术 知识 .ppt
- ch4-类图及其应用 Rational Rose 2003基础教程电子教案演示教学.ppt
- ch4_1查找 《软件技术 知识基础》 .ppt
- cha7 青藏高原大气运动的波动理论(波动解)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7+2 Dynamic&Numerical_Study_of_Waves_in_the_TPV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8 高原低涡与 及热带气旋类低涡(涡旋解) 《高原气象学进展》课件.ppt
- cha8+1 地面热源强迫对青藏高原低涡作用的动力学分析(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8+2 热源强迫的边界层低涡解及其应用(LASG2006年会)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9 青藏高原天气研究的前景-《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FTER 2 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Lesson 15 Introduction to Mechanism 机械专业英语 演示教学.ppt
- CHAFTER 2 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Lesson 16 Movement Analysis 机械专业英语 幻灯片课件.ppt
- CHAFTER 2 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Lesson 17 Kinematic Synthesis 机械专业英语 教学文稿.ppt
- CHAFTER 2 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Lesson 18 Cams and Gears 机械专业英语 教学教案.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