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对人类的危害》公开课
欢迎走进多媒体说课课堂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一)防洪准备 ①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据统计,1998年的特大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亿美元,并造成3 004人死亡,2.23亿人受灾。 一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二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三准备逃生物资。 情境体验减灾害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②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二)、洪水应急 情境体验减灾害 ②抢救溺水人员 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三)、洪水中的救助 时事链接 长江三峡工程防洪作用逐步显现 ??? 据新华社三峡5月21日电:?2006年5月20日,在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现场,建设者用简朴仪式庆祝三峡大坝建成。当日14时,三峡右岸大坝浇筑到海拔185米高程,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三峡水库设计总库容390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占220亿立方米。防洪是修建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如果遇到特大洪水,三峡工程可以起到削峰、错峰的作用,把长江中游河段的荆江大堤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三峡工程能使广袤富庶的华中 平原不受洪水威胁,生态秩序走向 良性循环,平原湖区生态达到新的 相对稳定,这对全国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作用减弱,水土流失 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能力减弱 洪水的成因 水系 气候 地形 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 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 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无出海口,泄洪不畅。 归纳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 自然原因: 长江流域降水集中,多暴雨(强度大)。 流域面积大, 南北支流及干流同时进入汛期, 中游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作用减弱,水土流失 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能力减弱 长江洪水的成因 水系 气候: 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地形 注意观察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 自主学习识灾害 合作探究议灾害 各抒已见防灾害 情境体验减灾害 兴趣学习避灾害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对象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 本课属于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的内容,也是高中地理必修1最后一节内容,同时为以后学习《灾害地理》打下铺垫。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新课程中的满足学生学习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理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自然灾害的概念、危害和中国的洪涝灾害,知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是学习基础,核心知识是第三部分:中国的洪涝灾害。 考虑湖南地处我国东南地区,夏秋季节多受季风不稳定影响,多洪涝灾害,故以98年特大洪水为例讲解。说明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进而探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其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灾害现象,提高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意识,这是本节的重要教育价值所在。 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与实例,以提高学生兴趣。 感受生存教育,用智慧去关爱生命 3、说教材的三维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区别。简要描述某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产生的危害。 (2)学会分析并理解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初步认识洪涝发生的机制与规律。 (3)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相关关联性。 知识与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同时对照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设计了以下3项教学目标 (1)通过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使学生提高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淮河流域治理措施的探讨,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 3、说教材的三维目标 (1)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形成人地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