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财产性收入大众化约束条件及实现路径
财产性收入大众化的约束条件及实现路径
[摘要]财产性收人大众化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点,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是扭转收入分配扩大趋势的重要着力点。低收入居民财产存量小、投资理财渠道少、财产性收入风险大和财产分布集中度高等因素,共同构成我国财产性收人大众化的约束条件。财产性收人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居民收入和投资性财产存量;促进各类要素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拓宽居民财产性收人渠道;提高居民投资理财能力,规避各种财产性收入风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控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大众化;约束条件;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12-0044-03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人,主要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本文将这一新论断、新要求概述为“财产性收入大众化”)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财产性收入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1 财产性收入大众化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点。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对财产性收入的认识大致经历了“非法――合法――鼓励――大众化”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的理念使得大多数老百姓不愿也不敢谈个人利益与私有财产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劳动所得是正当收入。基本排斥按生产要素(除劳动、技术等外)分配,尤其排斥凭借财产获得收入。除了存款利息被认为是鼓励性报酬,一切财产性收入都视为非法。从1978年年底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尽管财产性收入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开始出现,但没有在国家分配制度中予以认可。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党的文献中提出“国家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财产性收入的合法地位得到认可,但没有提出鼓励措施。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对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财产性收入的拥有得到鼓励。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标志着财产性收入从鼓励拥有进入到了大众化的新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等生产要素除了由国家代表人民占有一部分外,其他的由部分居民私人所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等生产要素并不是无偿出让、投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其所有者必然要求一定的报酬。财产性收入是财产所有人通过出让财产使用权而获得的收入,客观上提高了资本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权利,就必须允许财产性收入的存在和发展,财产性收入大众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要求。
2 财产性收入大众化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社会保险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等四个部分构成。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在经济增长中快速增加,居民的家庭财产普遍增多,财产性收人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量的影响日益凸现。“从2002-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绝对量由2002年的101.12元持续增加到2007年的348.53元,年均增长率19.41%,大大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12.49%、工薪收入年均13.55%、转移性收人年均12.62%的增长率,其中2007年增长率高达42.8%,是城镇居民各种收入中增长最快的;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的绝对量由2002年的50.68元持续增加到2007年的128.22元,年均增长率18.47%,大大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9.83%、工资性收入年均12.94%、家庭经营收入年均7.17%、转移性收入年均8.08%的增长率,其中2007年增长率高达27.6%。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1.33%持续增加到2007年的2.51%。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2.0%持续增加到2007年的3.1%。”现代市场经济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