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山水诗景物观察视角拓展
                    谢山水诗景物观察视角的拓展
    摘 要:谢?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继往开来的山水诗人,其景物观察的角度有很多新的拓展,本文从其观察的角度及其构图方式等方面对其山水诗进行探讨。 
  关键词:景物观察 视点固定 登高临远 平远构图 
   
  谢?,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成就极高,倍受同时代及后世诗人、评论家的推崇。同为“竟陵八友”的沈约称“二百年来无此诗”[1];先为竟陵王萧子良文友,后为梁武帝的萧衍也曾说:“三日不诵玄晖之诗,即觉口臭。”[2]唐代大诗人杜甫云“谢?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李白更有十余首诗歌称颂谢?的诗歌;沈德潜《说诗?语》谓“齐人寥寥,玄晖独有有一代”;王世贞《艺苑卮言》称谢?“一时文杰”,等等,不胜枚举,均对谢?的诗歌创作成就加以肯定。 
  谢?诗作绝大部分以“望”为主。“望”字共出现62次,其中用在题目中的就有好几篇,《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落日怅望》、《宣城郡内登望》、《后斋迥望》、《望三湖》、《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和刘西曹望海台》。这些只是题目有明显标志的,至于题目没有明显标志的,数量也不少。其他一些跟“望”意思相近的词如“眺”、“瞰”还没有统计在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诗人或者身处静室,或凭窗倚栏,极目远眺山川景物,在方寸间展现山水之姿。谢?观景的视角有如下特点: 
   
  一、视点固定 
   
  也就是说,这些景物都是在一个方位,一个固定的中心看见的,这个中心就是诗人自己。为便于比较,我们先看看谢灵运的《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亦既穷登陟,荒蔼横目前。窥岩不睹景,披林岂见天。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退寻平常时,安知巢穴难。风雨非攸吝,拥志谁与宣?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人把他在游历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一一记录下来,从其中“沫江”、“涉清”、“登陟”、“披林”几个词组,我们可知诗人游历的足迹。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他是边走边欣赏着两旁的景色。我们也跟着诗人乘着一叶小舟,在山水中畅游。因此他所写出的景物,是在他整个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以,诗人的视点随着他的游览而不停地移动着。谢灵运的山水诗几乎都有这种特点。 
  而谢?诗就不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诗人登峰而望,峰是固定的;《高斋视事》于高斋观望景物,高斋是固定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诗中景色都是在“新亭渚”所见,“新亭渚”也是个固定的位置。因此,小谢与大谢的一个显著不同,是其诗中观赏景物的视点已经由不定变成了固定。 
  谢?以后的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多与谢?一样,从一个固定的视点观望并摄取景物,如庾信《出自蓟北门行》:“蓟门还北望,役役尽伤情。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都可见到他们受了谢?这种写法的巨大影响。 
   
  二、登高临远,把握整体 
   
  由于视点是固定的,诗人就不可能一一接近景物仔细观察和描写,而只能就各种景物构成的整体画面进行概括性的描写。依然以《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为例,谢灵运同景物的距离是接近的。由于他深入山水之中并不断移动方位,使他对各种景物的观察更加细致,也正因为如此,他对景物也就不可能作整体的把握,而只能是把游历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一一罗列出来。所谓“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虽觉亲切幽静,但是各景物之间只是单线的连接,不能彼此关联构成一幅整体的图画。而谢?诗中的景物,却可以多方互相映衬,彼此关联,构成了一幅整体的画面。如“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新亭诸别范零陵云》),“云”、“野”、“水”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读了这两句诗,仿佛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平坦无际的原野上一条河流在蜿蜒流动,一层淡淡的云雾在天边缓缓飘移。而谢灵运的“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由于既不同地又不同时,我们当然不能这样联想:它们是两幅各自独立的图画,而二者之间仅仅由于诗人的游踪才把它们这样并列起来。 
  谢?由于注重对景物的整体把握,他的诗中就出现了一些用来刻画整体画面的、具有模糊性的词,如“暧暧”、“离离”、“苍然”、“耿耿”、“苍苍”等,这是谢灵运诗中没有的,这些词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彼此之间的界限也并不明显,但用它们来刻画景物,对于读者从景物中得到一个总体的印象,确是很重要的。 
  他早期的《入朝曲》,似乎已觉到空间的广阔容易把握一种整体性氛围: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 
  作者似乎居高临下,俯视全城,包括乐声都在俯听之中,而所有景物都出现在凝神眺视静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技法+范文+素材)统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提升精讲.docx VIP
- 测绘工程监理讲解.ppt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docx VIP
- 解读-GBT 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pdf VIP
- 雷顿三坐标操作手册.pdf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资本深探】周亚辉投资笔记全集.pdf VIP
- DB13(J)_T 8357-2020 十字槽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标准(2024年版).docx
- 鲁教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 VIP
-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24.pdf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