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文化沉淀及其认知与翻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谚语文化沉淀及其认知与翻译

谚语的文化沉淀及其认知与翻译   摘 要: 本文从诸多方面分析了谚语中深厚的文化沉淀,如源于自然客体、源于历史事件和寓言典故、源于社会习俗和生活现象引发的思想内容等,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一些微观谚语翻译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谚语 文化沉淀 认知与翻译      谚语总是简练的,却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被认为是民族文化和智慧的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谚语的运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用简单通俗但却精辟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寓意,使作品的思想和表现形式融会贯通,既能立意鲜明,又能美感兼具。然而,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谚语的翻译却是一件棘手而又必要的工作。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讨论,使目标读者通过译文也能充分感受到原著中谚语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一、谚语的文化沉淀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和结构的改变问题,更与文化息息相关。因此译者不仅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同时还要了解源语的文化,进行融合,进而达到思想文化的交流目的。   在《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讲:“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去拿罢了。”这里的“长安城”承载汉文化中历史性文化意义,“长安城”符号内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是稍知中国历史便可知晓的,具有汉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特征;而在英国农村地区也有一句古话:London streets are paved with gold.意思是说伦敦到处是金子,到伦敦去的人都可以发财。同理,该语符中亦承载了众所周知的英国政治、经济的文化意义。为达到最大近似的交际目的,英国翻译家霍克斯(D.Hawkes)在翻译上述谚语时正是用了这个句型:Over there in the city,the streets are paved with money just waiting for someone to go and pick it up.(D.Hawkes,1986)《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引用的谚语“登高必跌重”与英谚“The higher up,the greater the fall.”形意也基本相同。这种翻译既保存了原作的语言风格,又能非常准确地解码作者的用意,使读者真正了解原符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以下从谚语的来源视角深入剖析谚语的文化内涵。   (一)源于自然客体引发的思想内容。   从谚语的形成来看,很大一部分是人们对周围事物、周围环境的感悟启迪中总结概括出来的。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视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和伴侣,是忠诚的象征。法国大革命时的著名人物罗兰夫人(Madame Roland,1754―1793)曾说过:The more I see of men,the more I admire dogs.(我看到的人愈多,我愈欣赏狗),虽带有戏谑口吻,但却表露出对狗的赞美和喜爱。这种感情从与狗相关的谚语也可以看出来。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Old dogs never bark in vain.(老犬不空吠)。同一思想理念汉语则说“老马识途”。Every dog has his day.而汉语则说“凡人皆有得意时”。在英语里以狗指人很普通,听者也不会把它当作侮辱性的言语而产生不快。在汉语文化里情况则相差很多。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急跳墙”、“狗胆包天”、“挂羊头卖狗肉”、“狗咬吕洞宾”等。这里可明显看出英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习惯对谚语喻体选择和认知的影响。   (二)源于历史事件、寓言典故引发的思想内容。   在谚语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既吸收了源于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也融合了各种寓言典故的精华,并用这些前人的经验教训和哲理引导后人、教化后人。   1.源于历史故事   一部分谚语形成于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并逐渐被推而广之,被后人用来指代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意义的情况,且逐渐融入该语言的文化中去。例如:Someone’s name is Mud.(遭人厌恶讨厌;声名狼藉),源于美国总统林肯被刺事件。刺杀林肯的约翰?威尔克斯?布什(John Wilkes Booth)在刺杀总统后的逃亡之中摔断了一条腿,马里兰州一个名叫缪尔?亚历山大?默德(Samuel Alexander Mudd)的医生为他提供了治疗。美国人民为此感到无比悲愤,默德这个姓氏也被当作丑恶的代名词进入美国口语。meet one’s Waterloo (兵败滑铁卢),源于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被英普联军打得惨败的历史事件。现在这个谚语普遍用于形容某人遭遇惨败的情形,不再局限于战争,而是承载更多的社会一般意义。   2.源于寓言故事   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说明社会的普遍意义和哲理,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练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