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现代书斋文化特征
近现代书斋文化的特征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时期,西方列强加快了瓜分中国,掠夺中国的步伐,有识之士则在黑暗中探索振兴中华、救国救民的道路,前仆后继、英勇不屈。而在这个时期中,中国的近代文化也一直在挫折与奋斗中缓缓延伸。“五四”之后,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高潮冲破了封建文化的束缚,中国的近代文化从此进入了一个倡导科学与民主的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文化变化发展的轨迹,可以从现代书斋文化中窥见一斑。
一、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爱国
爱民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面对危亡的祖国,奋起抗争,他们或拍案而起,不惜浴血奋战,反抗列强侵略,失败后虽身居书斋,但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安危;或远离故土,飘洋过海,到国外去寻求真理,以图唤醒沉睡中的中华民族。回国后,他们有的在书斋写出振奋民心的激昂文字,也有的利用书斋从事革命活动,为民族事业的解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近代诗人丘逢甲自小在台湾长大,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垂涎台湾,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丘逢甲毅然毁家纾难,组织义军,抗敌保台。日本进犯台湾,他亲率义军阻击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退回大陆后,他把自己的寓室命名为“念台精舍”,意为虽身居异乡。但仍不忘故乡台湾。他在“念台精舍”写下2000多首诗,多为眷念故乡之作,临终前还嘱咐:“葬须东向,吾不忘台湾也。”
现代作家郁达夫赴日留学回国后,曾在杭州蒲场巷场官弄构筑“风雨茅庐”,该茅庐为三间普通的平房,内有郁自撰对联一副:“烽火满天殍满地,书生何处可逃秦。”转过月门,另有小斋两楹,即郁的聚友写作之处。据当年与郁交往甚密的黄萍荪先生在《风雨茅屋外记》中说:“秦王登基以来,为时不足十年,刮腥风,下血雨,明的,暗的,没有一年、一月、一天和一小时中的每一分钟停过!为了没齿不忘这种历史上罕见的‘风雨’,便以之冠于吾庐之上。”当时正是蒋发动“四?一二”政变10周年的日子,再对照那副对联,其意???言自明。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赴日回国后,住在广州泰康路附近,他把寓所命名为“看云楼”,看云本是文人墨客的雅举,而陈独秀却以此来掩护其革命活动。他在“看云楼”中会见各阶层的人士,广泛宣传马列主义,还在这里会见了苏俄远东局来指导中国革命的佩尔林等人,并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其它如谭嗣同、徐悲鸿、杜国痒、陈望道等,他们或以斋名表其心迹,或以书斋作为没有硝烟的战场,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成为先进知识分子的典范。
二、体现了部分知识分子怡情书画、不忘传统的高雅情趣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大门被打开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汹涌而来,强烈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堤岸。然而,一些知识分子却不为所动,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倾其所有,保护和收藏着各种文化典藉,历代字画及其它艺术品,为继承和繁荣祖国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瞿启甲是我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铁琴铜剑楼”是瞿氏历经四代至瞿启甲才完成的我国近代著名藏书楼。书楼由瞿启甲的曾祖父瞿绍基创,名为“恬裕斋”,其子瞿镛继承父志,除藏书外,也旁及金石,因他藏有一把古代铁琴和一柄铜剑,遂将书斋易名为“铁琴铜剑楼”。他曾赋词《望江南》来描述自己的书斋生活:“吾庐爱,藏弃一楼书。玉轴牙签颇自检,铁琴铜剑亦兼储,大好似仙居。”传到瞿启甲时,书楼藏书已达十余万卷,仅宋元珍本就有200多种,其它抄校本更是不胜枚举,藏书之富,名闻吴中。解放后,瞿氏后裔将全部善本书籍捐献给了国家,后归北京图书馆。著名书法家于佑任喜爱碑文书法,一直留意收集古代碑石。有一年,他在关中获魏碑7件,均为夫妻同瘗墓志,令他赞叹不已,故命书斋为“鸳鸯七志斋”他在斋中临习《郑羲碑》、《石门铭》等碑帖,从中汲取精华,丰富草书的技法,从而形成其宽博雄强的艺术风格,为此,他曾着有《鸳鸯七志斋藏书目录》。
著名京剧表演家梅兰芳也十分钟爱丹青艺术。一次,他喜获“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画家金农手绘的“扫饭僧”,甚为珍爱。不久,他又得金农所书的“梅华诗屋”斋额,于是便将自己的书斋命为“梅华诗屋”。他将一书一画悬于斋壁,朝夕揣摩,细细品鉴,天长日久,他的画艺及表演艺术亦大有进展。梅兰芳之所以把书斋命名为“梅华诗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喜爱梅花的高洁之志,以此励己行、抒己情。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梅兰芳自香港返沪定居,他杜门谢客,不参加任何演出。次年,汪伪头目褚民谊欲请他率京剧团赴南京、长春、日本演出,梅兰芳当面谢绝。为避免纠缠,他在自己身上连打三支伤寒针,使体温上升至42度,日伪头目只得作罢。日本战败后,他喜作“梅花图”,并题名“春消息”挂于“梅华诗屋”中,以示曙光在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