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宏观经济含义.docVIP

人口结构宏观经济含义.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口结构宏观经济含义

人口结构的宏观经济含义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揭示了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些趋势:一是过去10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比20世纪90年代明显放缓;二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加,但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降低,老龄化趋势初现;三是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素质提高;四是城镇化进程比预期速度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50%;五是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增加,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所占比重下降。   近几年,各界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及其影响的讨论越来越多,争议也较大。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会不会因劳动力减少而在未来10年大幅放缓,人口结构的变动将如何影响投资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如何看待本轮通胀性质的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刘易斯拐点)导致的工资上升将成为中国未来持续高通??的驱动力。本文将分析和探讨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通胀、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可能影响。      劳动力减少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      潜在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增长、资本存量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过去30年,我国经济增长平均达到10%左右,这其中有劳动力供给快速增长、高储蓄率支持的资本存量扩张以及生产效率提高这三个方面的贡献。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满15周岁不到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有9.2亿,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近1亿。据统计局人口专家预测,我国未来10年年均适龄劳动力资源将增加9亿左右,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所下降,甚至会有负面的影响(图1)。   劳动力供给减少拖累经济增长的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存在,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尤为明显。但中国有一些特殊因素,增加了判断未来经济增长趋势的不确定性。   一是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从经济供给的角度看,城镇化意味着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边际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业生产转移到边际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此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城镇人口达到了6.6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68%,比2000年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而在前一个10年,即2000年比1990年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50%的城镇化率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扩大,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未来城镇化率上升的速度可能比过去10年有所放缓,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可能降低,近几年农民工供给趋紧就是一个迹象。   二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此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意味着同样的劳动力供给,而平均生产效率增加。这同时也意味着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改变过去依赖低端劳动力、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当然,在调整过程中,劳动力市场可能存在技能错配的失衡。近几年,一方面有农民工短缺的现象,低端劳动力工资上升较快;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工资较低的问题仍然存在。在工作年龄人口中,15岁到24岁之间的人数在过去10年增速明显下降 (图2), 而中学和大学入学率却有较大提高,其结果是低端劳动力中的年轻劳动力供给显著下降,但现有经济结构对低端劳动力需求仍然大,所以工资上升压力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虽有增长,但受限于现有的经济结构,对此类劳动力需求增加不够快,工资增长较慢。   总体来讲,工作年龄人口的变动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未来5~10年内将显著放缓。城市化所释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提高将部分抵消工作年龄人口总数下降的影响,但难以完全弥补。依据中金公司对中国经济生产函数的估算,考虑到劳动人口、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未来可能走势,“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8%~9%左右,和过去10年平均10%的增长率相比显著放缓,“十三五”期间的增长率将进一步下滑。      工资上升不是长期高通胀的推手      人口结构变动影响经济的潜在供给和潜在消费需求,从而影响长期的平均CPI上涨率。若将年龄介于25~64岁之间的人口定义为生产者,而将25岁以下和64岁以上的人口定义为消费者 (此区间内的人口也可能参加生产,但其生产能力相对较小,储蓄能力较低,更主要是消费),然后计算生产者(储蓄者)与消费者数量之比(图3)。目前中国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比在120%左右,每100个消费者对应着120个生产者,潜在供给大于潜在消费需求。这一比例是在1995~2000年间才超过100%的,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短缺型转为过剩型的。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生产效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