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影响下晋商经营管理机制路径选择.docVIP

传统文化影响下晋商经营管理机制路径选择.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影响下晋商经营管理机制路径选择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晋商经营管理机制的路径选择   摘 要:文章对传统文化晋商乡土观念,宗族观念对其经营管理机制影响的分析,阐述了晋商创造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机制对现代经营管理的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晋商 经营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7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262-02       古代社会的末期,商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时,在一个缺乏有效法律保障的社会里,晋商作为单纯的商业群体,他们不可能更多地依赖政府的势力获得更多的财富,在政府提高交易成本的同时,通过自己有效的经营管理,在微观上改变着这种情况。结合地缘因素,儒家文化传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乡土观念、宗族观念,以及制度的选择偏好等方面深刻地影响了晋商,进而形成了晋商自身独有的经营管理体制。   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晋商乡土观念   山西是中原同少数民族的接壤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民族大融合。隋唐时期的征战,五代时期的战乱,辽、金的南侵,以及蒙古族对全国的统治,都通过民族战争的形式加速了山西地区的民族融合。新生的人口继承的是各族人民的基因,他们的家族联姻关系错综复杂,从而形成了他们固土守迁的地域性格。当然在晋商中并非没有出现过举族迁徙的现象,但只是在明中叶开征折色银之后,晋南地区有少数几家迁居扬州业盐,并没有规律可循。   晋商致富后,其利润的去向,虽然也有一部分用于了投资生产,但为数并不多,且规模也不很大。晋商利润的去向,大多数用于了购置土地、构筑居舍和捐输助饷方面。这也形成了晋商利润去向的特点,反映了晋商的一些特性。晋商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信条恪守不逾,他们总认为商业是末,农业才是本,要想守住这个本,就得多置土地,因…此,当他们经商发家后,往往把很大一部分商业利润用来购买土地田产。如张四维的祖母很疼爱次子张遐龄,临终嘱托长子张允龄说,遐龄不善生计,希望兄长能给予帮助。后来,张允龄就给了张遐龄一座庄院,让他靠土地过着悠闲的生活。可见张氏土地不少。张氏是大族,分居京师、蒲州,两地都有不少房宅。张允龄晚年因思念故乡,离京回原籍居住,特在城东十里新建别墅一栋,院中花卉四时皆开,颇具规模。{1}再如盐商亢氏,为为“晋商魁首,家临汾,宅第连云,宛如世家”。{2}据《扬州画舫录》载:“亢园在小秦淮,初亢氏业盐,与安氏齐名,为西安北亢,……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为百间房”。   晋商不但在本土广置田产,而且还到外省购买土地。曲沃县商人彭太,在河南南阳县经商获得数十万银两,购买田地使其土地在数年内即“猛增到六百多顷”。{3}与此相应,不少商人发家后,还投入巨资大兴土木,起楼盖屋修筑宅第,如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平遥的雷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等等,这些宅院,有的占地几十顷、上百顷。其建筑风格虽各有千秋,但都规模恢弘,气派非凡,或依地势而错落有致,或院落连着院落几进几出,或院内有园,园内有院,屋高宅深,一砖到顶,雕梁画栋,十分讲究,各种木雕、砖雕、石雕,一应俱全。   晋商在外经商不携带家眷,不在外地娶妻,从而使他们始终思念着家乡,对“本土”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情感。正如清人纪昀所说:“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4}因而晋商在经商活动中很少有举族而迁的现象。   二、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晋商宗族观念   宗族是指血缘关系明确、存在经济联系并通常同居一地的父系组织。宗族血缘圈是家族的扩大,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借助宗族势力经商,能大大增强商人的竞争力。   山西背靠蒙古草原,南接中州河南,右连陕西,左屏河北,位处北方蒙古草原单一的游牧经济区域和中原汉族广大农业、手工业区域之间。古代中原汉民族生产和生活使用的耕牛、皮毛,特别是战争中使用的军马,主要取之于北方蒙古地区,而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衣、食、日用品则主要依赖于内地汉民族的农业和手工业。由于山西位于这两个不同经济区域的中间地带,“路当孔道”,所以南北区域的物资交换,历来在山西十分活跃。随着山西商人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视野逐渐被打开,死守故土的传统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走出故土外出谋生。如潞安府“惟是好商游起家,婚嫁固占籍,遂为东西南北之人”。{5}晋商通过他们的商业经营和金融活动,促进了地区间的联系,扩大了国内外贸易市场,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旅蒙晋商深入蒙古大草原贩运商品,又把蒙古地区的畜牧土特产贩运到全国各地,密切了蒙古与内地的联系。旅蒙晋商进入蒙古以后,自觉不自觉地把汉族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文化传给游牧民族,对蒙古牧民的生计产生了影响。互通有无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内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