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非经常性损失对“监管利润”粉饰.docVIP

关注非经常性损失对“监管利润”粉饰.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注非经常性损失对“监管利润”粉饰

关注非经常性损失对“监管利润”的粉饰   【摘 要】 非经常性损益是我国证监会提出的监管概念,其中,非经常性损失能够调高监管利润,客观上粉饰公司市场形象与融资能力。笔者认为非经常性损失的不确定性越高,监管利润被粉饰的可能性越大。建议审计关注具有不确定性的非经常性损失,防止企业将正常损失混入非经常性损失。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失;监管利润;融资门槛      “监管利润”是证监会口径下的上市公司净利润,是从投资者角度衡量公司业绩的监管指标。“监管利润”是在“会计利润”基础上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整得出。“监管利润”的多寡与“非经常性损益”直接相关。   监管利润=会计利润(净利润)-非经常性收益+非经常性损失      一、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收益”是我国证监会1999年12月8日在《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提出的披露概念,是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证监会,1999)。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透明度,使投资者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关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非经常性损益”概念提出后的9年间,定义有3个版本(修订了两次),列举项目有5个版本(修订了四次)。可见投资者、经营者和监管者经历了不断认识、不断适应会计准则变化的过程。“非经常性损益”是基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业绩评价、预测有用性而对“会计损益”进行的判断分离。这种判断分离的结果直接关乎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形象,关乎到企业的融资资格与融资能力。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续性: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申请撤销对股票交易实行的其他特别处理的条件之一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上海证券交易所,2002)。鉴于“非经常性损益”的重要性,国资委也要求国有大型企业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信息。   不仅披露,证监会还将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纳入上市公司的融资门槛,即“上市公司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这就必然导致上市公司对“监管利润”的预期。   需要指出的是,“非经常性损益”不是国际通用概念。在国际通用的财务报告中,要求在损益表中单独列示“非常项目(extraordinary items)①”。“非常项目”实质上就是“非常损益”,包括“非正常”与“非经常”两种性质,属于会计概念,有明确的定义,需要确认计量。“非常项目”内容不同于我国的“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是从监管角度将会计上已经确认的损益进行重新剥离与补充,非经常性收益是对会计收益的剥离,非经常性损失是对会计收益的补充;非经常性损益不是表内项目,而是表外披露,属于监管概念。      二、为什么关注“非经常性损失”      “非经常性损失”是从“非经常性损益”中分离出来的次生概念。因为:监管利润=会计利润(净利润)-非经常性收益+非经常性损失。一般情况下,“非经常性收益”会导致“监管利润”的减少;“非经常性损失”会导致“监管利润”的增加。除非当“非经常性损失”大于“非经常性收益”,大于的损失不会导致“监管利润”的增加。证监会对此已经设防,即上市公司净利润是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的。但是,当上市公司既存在“非经常性损失”又存在“非经常性收益”时,“非经常性损失”能够对“监管利润”发挥粉饰作用,因为“非经常性损失”能够冲回“非经常性收益”。   所以提醒投资者关注首次发行股票或再融资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失”粉饰“监管利润”。过去,报表使用者往往更多地关注企业对“净利润”的粉饰,即使关注非经常性损益,也更多地是从漏报“非经常性收益”角度考虑,因为漏报的“非经常性收益”不会被从“净利润”中剔除,起到粉饰“监管利润”的效果。而“非经常性损失”处于被忽略的边缘,人们似乎不习惯于反向思考“损失”对“收益”的粉饰――“非经常性损失”越多,“监管利润”越大。   上市公司现象:净利润1 000万,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 800万,非经常性损失2 000万。   现象分析:   ●如果不存在非经常性损失,监管利润为-800万(1 000   -1 800);   ●存在非经常性损失,监管利润为1 000万,因为:会计利润(净利润)-非经常性收益+非经常性损失(1 000-1 800   +2 000)超过利润表中“净利润”1 000万,所以去调整前低者。   以往的文献研究大多数将“非经常性损失”和“非经常性收益”合在一起看待,只考察两者的净值即“非经常性损益”;很少有人将“非经常性损失”与“非经常性收益”分开,分别进行讨论。   本文将“非经常性损失”从“非经常性损益”中分离出来,从“损失”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