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临床应用的现代观点讲解课件.ppt

胺碘酮临床应用的现代观点讲解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胺碘酮临床应用的现代观点 1.胺碘酮(amiodarone,Am)的发展史(1) Charlier于1962年在比利时的Ladas实验室合成; 1968年作为一个血管扩张剂在法国上市,用于心绞痛的治疗,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Am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欧洲国家开始应用; 1985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Am可用于危及生命、反复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如VT、Vf以及对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反应不好或不能耐受的心律失常; 继之,Am在房颤(Af)和房扑(AF)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2.Am的发展史(2)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Am,目前,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省和国家级的教学医院到基层社区医院都在应用; 临床应用还存在较多问题,如: ①使用剂量不足较普遍; ②对严重副作用尚有过度恐惧的倾向; ③对不同适应证的不同应用剂量,静脉用药后如何转变为口服用药等还存在困惑和不解。 因此,对Am的现代观点的认识十分重要。 3.Am的药代动力学(1) (1)吸收: Am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缓慢且不完全,这是其药代动力学最大的特点之一; 单次口服剂量后达到血浆浓度的峰值约需4~7h,与食物同时服用时可增加口服吸收程度和速率,进高脂餐是空腹服用Am血浆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的3.8和2.4倍,达峰时间从7.1h缩短为4.5h; Am在肝脏脱乙基后生成去乙基胺碘酮,去乙基Am的吸收也受食物的影响,但不如原药明显,进食后去乙基Am的血浆峰浓度可增加36%; 口服100mg的Am可产生0.5ug/ml的血药浓度,服用的剂量与平均血药浓度呈线性关系,而有效的治疗血药浓度为1.0~2.5ug/ml。 4.Am的药代动力学(2) (2)生物利用度: Am口服后生物利用度波动于30%~70%之间,绝对生物利用度50%; 老年人服用Am的生物利用度较低; 胃肠道吸收后首次通过肝脏的效应期相对较弱,提示肝脏的摄取量低,但去乙基Am大量产生时,肝脏的摄取量相应增多。 5.Am的药代动力学(3) (3)药物分布: Am在体内分布的特点是其另一个药代动力学特征,Am及其去乙基Am具有高度的脂溶性,吸收后大量与蛋白质和脂肪结合,与蛋白质结合力高达96%,与脂肪组织的亲和力也十分强; Am在体内达到稳态后,药物在心肌的浓度高出血浆的10~50倍,脂肪中的药物浓度则比血浆浓度高出500倍,而主要含Am原药; 在肝脏、肺脏、皮肤中去乙基Am的浓度却比Am高出7倍; 在心脏部位Am达到稳态浓度时,位于心外膜的脂肪垫中药物浓度比心肌浓度高出10倍,心肌中浓度又比血浆浓度高出50倍。 6.Am的药代动力学(4) (3)药物分布特征: ①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较长,约2~4周或更长,初始服用较大剂量时可缩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约30%的时间; ②在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前,过早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显然不妥; ③考虑到个体化因素、体重和脂肪量的多少不同,服药的负荷量和维持量也应个体化; ④由于药物消除的过程实际是体内分布的反过程,Am停药后的清除半衰期大约为50~60d,少数人可长达3~4个月,而5个半衰期的时间将更长; ⑤所以,临床应用时,当Am的维持量消减或停药后一段时期,心律失常没有发作时,不能过早的断定“心律失常已被根治”,或认为“该维持量十分恰当”,因为药物此时还可能处于缓慢的排泄过程中。 7.Am的药代动力学(5) (4)有效的血药浓度: Am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1.6~3.5ug/ml,最低的有效血药浓度1.0~2.0ug/ml,血药浓度1.0ug/ml时,心律失常可能复发;Am最适宜的治疗浓度为1.0~2.5ug/ml; 3.5ug/ml时对心律失常有强烈抑制作用,此时不良反应也可能明显增加; Am要使全部脂肪及组织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约需15g,目前指南中常建议较高的负荷量服用达10g后,改为不同的维持量。 8.Am的药代动力学(6) (5)代谢与排泄: Am在体内的清除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时先脱碘,进而在肝内通过色素氧化酶脱乙基,生成去乙基胺碘酮; Am代谢后通过肝脏经胆汁排泄,单次给药后的清除半衰期为18~36h,多次给药的清除半衰期为20~60d,长期给药后清除半衰期可达数月; 体内Am只有极少量(1%)经肾脏清除,因此肾功能减退者无需减量; Am及其代谢产物均不能经血透或腹透排出体外; 在体内10%~15%的Am可以通过胎盘并能在乳汁中检测出; 停用Am 30d时,体内血药浓度仅降低16%~34%,最终半衰期26~180d,平均50~60d,停药9个月时在血浆内还能检测到; 静脉注射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较快的原因不是药物代谢的速度快,而是相当部分的药物从中央室再分布到周围室,从血浆进入周围组织的结果。 9.口服Am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表 10.Am在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