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收益成本视角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基于收益成本视角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收益成本视角,从个体决策和整体分析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会计失信的原因,从激励机制、信息披露渠道与企业治理等方面构建会计诚信治理体系,以期为构建会计诚信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诚信 缺失 收益成本 对策
一、引言
会计诚信的实质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属于制度范畴中的非正式约束,它属于一种企业行为。近些年来国际国内会计丑闻不断,严重影响了会计界的声誉,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给消费者、投资者、债权人甚至企业自身等造成了巨大损失,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大损害。企业作为会计行为的主体,其诚信的缺失不仅归因于企业内部的深层次原因,也包括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企业是社会契约关系的一份子,故其诚信缺失给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政府、其他企业主体等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会计诚信缺失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预算执行情况,而且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的决策和调控,严重时将会导致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
二、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理论分析
( 一 )会计诚信缺失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对企业而言,企业丧失会计诚信,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可获得的额外收益是多方面的。由于失真信息虚化夸大了企业的效益,投资者自然会被企业扩大化的虚假效益所蒙蔽,由此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另外,为了减少应纳的税款,企业可通过会计舞弊,调整账面会计利润,从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会计主体个人而言,扭曲会计信息能够使内部人员获得更多额外收益,如虚高的经营业绩能给管理者带来更多绩效奖励,职务升迁,有更好的发展前途;直接从事会计的人员则可能违背职业道德而中饱私囊。会计诚信缺失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上市公司而言,可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企业的股票价格出现大幅缩水,甚至导致其破产、倒闭,这些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是永久性的。大唐电信股份公司业绩“变脸”就是会计造假事件最好的佐证。毫无疑问,会计个体逐利也是存在成本的,并且这一成本很昂贵。对经营者而言,将严重影响经营者的声誉,使其在市场中造成不良影响,且这一影响很难短期内消散。这种市场惩罚是最具有实质性的惩罚,决定着他们很难在进入相关的领域。法玛(Fama)认为,经理市场的竞争对经理施加了有效的压力,意味着有着不良声誉的经理很难再进入经理市场的行列。对直接从事会计的人员而言,将承担如降薪、解雇、罚款、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免职等对其违法逐利行为的法律制裁。
( 二 )会计诚信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模型衡量 由于会计主体都是理性经济人,故其会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假如收益小于成本,则理性人是万不会冒此风险的。但事实情况是,经济社会环境中规制会计主体的成本明显低于收益,企业内部规制和外在环境约束都远远不足。利益主体是否会选择会计失信取决于他的决策函数和对决策变量的预期,是在他对会计失信的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基础上的。(1)是否选择会计失信:个体决策的基本模式。对于潜在的会计主体个体而言,他从事会计失信类似于一项“风险投资”,注入了时间、精力,承担一定的风险以牟取预期的非契约利益。会计失信与其他可能的行为选项一样,都是其都为决策集中的一项。会计主体的个体决策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简单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Rn=R(1-pi,mi,ni)-Lr(pi,fi,mi)-L0,其中,Rn为会计失信行为带来的净收益;R为会计失信行为的总收益,它取决于会计失信得逞的概率1-p,会计失信的次数n和失信包含的腐败金额m;Lr为会计失信的风险成本,即一旦被查处后,会计主体的总损失。它与会计主体被查处后的处罚程度f,被查处的概率p和财务腐败金额m正相关;L0为会计失信的操作成本,包括会计主体在财务腐败行为预谋阶段,实施阶段,行为掩盖阶段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各种成本。pi为会计主体i的会计失信行为被查处的概率;fi为会计主体i的会计失信行为被查处后所受到的惩罚,包括经济,心理,权力等的损失。mi为会计主体的财务腐败金额,一般腐败金额越大,被查处后所受惩罚也大,即Lr越大;ni为会计失信的次数。从这个基本模型可以看出,会计主体决定是否采取腐败行为的标准有两个:其一,Rn?0,即会计主体从事会计失信行为时的预期收益必须大于预期成本,主体能够得到正的非契约利益。如果某种会计失信方式或是风险成本Lr过高或是由于操作成本L0过大,使得总收益小于总成本时,潜在的会计主体就不会采取会计失信行为,因为那样意味着“得不偿失”。其二,Rn?机会成本。符合第一个标准的“有利可图”的会计失信行为也有可能被潜在的会计失信主体放弃。因为作为“经济人”,他要把会计失信的收益与其他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