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特色城镇化道路.docVIP

如何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特色城镇化道路.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特色城镇化道路

如何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城镇化道路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国国情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为了引导城市和城镇集约发展,促进城市群健康发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应该加快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和产业结构的改革。   关键词:城镇化 中国国情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076-02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结合起来,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把“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系统科学地阐述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新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本文在概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一般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如何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城镇化道路。   一、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是农村地区演化为集镇的现象和过程,其实质就是农村剩余生产要素的转移过程,即生产要素点由分散到聚集的过程。由于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为广大的劳动力与自然资源(如土地等)相结合,如果把每一个能够独立生产的生产要素抽象为一个点,则在空间上,在很广大的区域中农村生产要素以点状遍布整个区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结合在自然资源中的生产要素(大多为农村的生产要素)被排挤出来,自由地游离于社会之中,处于一种自由状态,而工业化的发展使城镇对生产要素也有现实的需求,在比较利益下,城镇或农村非农产业对剩余生产要素产生引力,剩余生产要素向城镇或农村非农产业聚集,向城镇聚集使城镇规模增大、城镇功能完善,向农村非农产业聚集,使农村逐渐转变为城镇,这样城镇化过程随之发生。   二、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2007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5.94亿人,城镇化水平44.9%,比1982年的21.1%提高了23.8个百分点,25年间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15年,我国城镇化仍将保持年均0.8-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左右。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目前全国共有设市城市655个,建制镇约有2万个。   三、我国国情与城镇化   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有限;人口众多而素质不高;实现城镇化又面临着特定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的约束。充分认识我国的这些基本国情特点是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础和前提。   1.宜居土地和水资源不足,人地关系紧张。我国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国土,但土地资源中山地占33.3%,丘陵占9.9%,盆地占18.75%,平原仅占11.98%,适宜城镇发展的土地资源非常匮乏。通过对综合高程、年降水量、≥10℃积温、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地形坡度、地貌等各地理因素对人类居住地适宜性的影响分析,发现一类宜居土地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而且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又与优质农田高度重合。在这些地区既要发展农业,解决吃饭问题,又要建设城镇,享受现代文明,人地矛盾相当突出。   2.人口多尤其是农村人口多,人口流动规模和空间跨度。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2007年我国人口达到13.2亿人,在占世界7.2%的国土面积上居住了占世界21%的人口。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7年2月公布的研究成果,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量峰值将达到15亿。届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预计将达到70%以上,总量超过10亿的城镇人口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城镇人口群体,这不仅意味着空前的资源环境压力,同时也表明未来将有3亿―3.5亿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和城镇。   四、中国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意义   城市化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转移,提高我国的城市化率,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城市化进程对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至关重要。(1)城市化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唯一出路。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将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二、三产业,摆脱目前严重失调的人口城乡分布格局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2)城市化是提高总体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城市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高效的资源利用有利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3)城市化有利于降低人口出生率。城市人口较高的生活水平、较多的妇女就业机会、较高的教育水平,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提高孩子的养育成本,从而降低人口出生率。   五、中国城镇化的实现途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