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应收帐款质押登记制度思考.docVIP

完善我国应收帐款质押登记制度思考.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善我国应收帐款质押登记制度思考

完善我国应收帐款质押登记制度的思考   摘要:我国《物权法》首次将“应收账款”纳入可出质的财产权利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建立,为我国近900万户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商业银行的授信担保方式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可能,但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仍不尽完善,存在缺陷、不足甚至冲突。本文对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有所启发。   关键词: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7-0078-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7.17      一、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建立及意义   2007年10月1日,我国《物权法》正式实施,该法首次将“应收账款”纳入了可以出质的财产权利之一。该法第228条规定“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作为应收账款质押法定登记机构的地位。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发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4号,以下简称“登记办法”)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以下简称“操作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同步建立了依托互联网的应收账款质押电子登记系统并上线运行。截止2008年12月末,该系统累计接受质押登记43247笔,查询59675笔,出具查询证明13982笔。已登记的应收账款担保贷款合同金额超过2.7万亿元,其中在该系统登记的中小企业约占79%,从银行获得融资金额约为9361亿元①。   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建立,不仅盘活了企业应收账款的财产价值,也为国内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特别是为我国近900万户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商业银行的授信担保方式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可能。我国《物权法》突破了以往担保法律制度的限制,从法律上确认应收账款质押的合法地位,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但从商业银行两年多的信贷实践来看,我国现行的应???账款质押登记制度仍然不尽完善,存在制度本身的缺陷与不足,有必要结合两年来信贷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以进一步完善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   二、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缺陷分析   由于我国《物权法》对应收账款质押这一新型的财产权利担保制度仅作了原则性规定,没有配套的制度和辅助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登记办法》及《操作规则》作为程序性规范,效力层级较低。应收账款质押因涉及多方利害关系和多重权利冲突,需要复杂的制度设计,而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显然存在“先天不足”,容易给应收账款质押业务的开展带来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及类型范围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   “应收账款”原是会计学的概念,主要针对现有金钱债权而言的。《物权法》将应收账款列入了可以质押的权利之一,但对应收账款的概念及类型范围并未作出立法说明或法律解释。根据我国《立法法》第42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直属部门无权解释法律。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登记办法》对应收账款定义和种类范围的规定,其法律效力层级较低,能否得到立法机关和司法部门的确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收费权”是否应当纳入应收账款质押种类,以及哪些类型的收费权可以纳入应收账款范畴存在较大的争议。《登记办法》仅明确了公路、桥梁隧道、渡口等不动产收费权可以出质,对实践中运用较多需求较大的景区(公园)门票收费权、基础设施项目收费权、高校学生宿舍收费权、医院收费权等是否可以纳入应收账款范围用于质押,目前仍有较大争议。   (二)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一是存在重复质押登记的法律风险。按照《登记办法》第5条规定,在同一应收账款上设立多个质权的,质权人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取得质权并按照次序行使质权。但《物权法》第228条规定,出质后的应收账款未经质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按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权利也不得质押”物权法理论,应收账款在出质后未经质权人同意也不得再出质,否则质押合同无效,即使已经办理了出质登记,出质登记也不具有法律效力[1]。由于应收账款无规范的名称,缺乏特定化出质的统一规则,容易被改头换面后重复用于质押,增加债权人的风险识别难度,并影响质权人对出质标的的选择和偏好度[2]。二是法律规定应收账款质押需登记公示,而应收账款转让则不需登记公示。尽管我国《物权法》规定应收账款出质后不得转让(出质人与质权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